楼窗蛱蝶绣将成,楼下鹦哥唤客声。
半日盼郎郎不到,教侬错认几人行。

孙原湘的《潇湘楼杂忆·其十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细节的诗作。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注释:

  1. 诗意解析
  • 诗意概述:诗中的主人公通过窗子看到蝴蝶在绣花,楼下传来鹦鹉呼唤客人的声音。然而,她等待的人却迟迟未至,使她开始怀疑是否走错了路。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等待和期待中的不安与疑惑,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1. 诗句原文
  • 楼窗蛱蝶绣将成:描述了楼上窗前,一只蝴蝶在绣花上忙碌的场景。
  • 楼下鹦哥唤客声:楼下有一只鹦鹉正在呼唤过往的客人。
  • 半日盼郎郎不到:诗人在这半日的时间里,一直等待着她的郎君,但郎君始终没有出现。
  • 教侬错认几人行:因为郎君迟迟不归,诗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走错路,误入他人行走的小道。
  1. 译文与赏析
  • 译文:楼上的窗户前,一只蝴蝶在绣花上忙碌着;楼下,一只鹦鹉正在呼唤过往的客人。我在这里等待了一整天,我的郎君却一直没有出现。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走对了路,看错了人。
  • 赏析:这首七绝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郎君深沉的思念和等待中的矛盾心情。诗中使用了“绣”和“唤”两个动词,不仅生动描绘了场景,还增添了一层等待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隐喻内心的感受,使得诗歌充满了象征意义。
  1. 关键词解释
  • 蛱蝶:指蛱蝶科的昆虫,通常色彩斑斓,善于飞翔。
  • 鹦哥:即鹦鹉,常被用来代表声音悦耳、能歌善舞的动物。
  • 半日:这里指的是诗人从上午到下午的时间跨度。
  • :古代对未婚男子的称呼,此处特指诗人的郎君。
  • 错认:错误识别或认不清某人或某物。
  1. 创作背景与文学价值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清代晚期,孙原湘可能是一位文人雅士,他的生活和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状态和社会风貌。
  •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知情感的探索。这种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主题思考,使其成为研究清代诗词的重要资料。

《潇湘楼杂忆·其十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如何在文字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