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堂鉴,长看似水澄。
惟悬昭质净,不显照人能。
与月分孤影,如冰薄一层。
去同鸿爪过,来比露盘承。
止别形妍丑,宁于物滞凝。
环中谁得遁,虚受本非矜。
应接原无碍,空明到上乘。
清煇符圣鉴,日月比升恒。

【注释】

鉴:镜子。

澄(chén):清澈。

悬质净:指镜子的清洁透明。

与月分孤影:比喻自己像月亮一样清白无瑕。

鸿爪过:大雁飞过时,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迹。

露盘承:用荷叶或莲蓬承着的露珠。

妍丑:美好丑陋。

环中谁得遁:谁能逃脱这种境遇。

应接原无碍:应对接待时没有任何障碍。

空明到上乘:空明的境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清辉:明亮的光芒。

圣鉴:神圣的明鉴。

日月:这里指日月之光,比喻圣明。

升恒:升腾、增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高堂镜。

“只有高堂鉴,长看似水澄。”首两句写镜之外形。高堂镜,即明镜,是古代用来照容理发的器具。《晋书·王戎传》载:“初,戎有牛,名 元黄 ,常缓教令与马先鸣,以为‘欲速其觉’。戎尝乘单车经衢,见一行青布裙妇人,悦而呼之,问:‘何为而早?’答曰:‘以相为迟。’”戎笑曰:‘君复误矣,吾目贵于人,视事若神明也。”这两句就是从戎语中提炼而出的高堂镜的形象。它长如水,静得像水一样清澈。高堂,指高大的殿堂,这里借指镜子;澄,清亮的意思。

中间四句写镜之功用。“惟悬昭质净,不显照人能。”镜子悬挂在高堂上,它的表面很干净,不显示镜子的反光能力。“与月分孤影,如冰薄一层。”月色下,镜子里反射出自己的影像,像月亮一样孤独,而且像冰那样轻薄。“去同鸿爪过,来比露盘承。止别形妍丑,宁于物滞凝。”镜子里的影像随着人的移动而变化,就像鸿雁留下的痕迹一样,虽然存在,却像浮云一样容易消散;它不会因为自己的美丑而停留,也不会因为外物的阻碍而停滞。镜子里的影像,无论妍丑,都像浮云一样轻易地散去了。

最后八句写镜之寓意。“环中谁得遁,虚受本非矜。”镜子在圆形的中心,没有人能够逃逸出来;镜子的虚空本质使它不受任何拘束。“应接原无碍,空明到上乘。”镜面可以应对一切事物,没有任何障碍;它所映照的光明,达到了最纯净的境界,也就是最高的境界了。“清輝符圣鑑,日月比昇恆。”镜子发出的光照亮了神圣的明镜,就如同日月照耀着永恒的天空。

此诗以高堂镜起兴,写镜之外貌和作用,进而抒发诗人对镜子的看法和态度,并寄寓了诗人的理想人格。镜子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作者通过写镜子的外在特征来表现其内在精神和价值。镜子本身是空虚的,但它能够映照出事物的影像;镜子本身没有形体,但它能够反射出光线;镜子本身没有生命,但人们却把它当作有生命力的东西来看待。镜子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它具有空寂的本性。作者把这一特性运用到自己身上,认为像镜子一样的人应该具备谦虚、空寂的品质。镜子能够反映事物的真象,作者希望像镜子一样的人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他赞扬镜子,也赞美那些像镜子一样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