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招得凤皇来,此地青莲醉几回。
近我生平读书处,瓦官遗寺古城隈。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胡处士在金陵名胜古迹的游赏。
首句“元嘉招得凤皇来”,点明题咏之地是南京,且有帝王招凤凰的故事。第二句“此地青莲醉几回”,说金陵的青莲湖,如醉人的美酒,令人流连忘返,多次陶醉其中。第三句“近我生平读书处”,说自己平生读书之处就在附近。第四句“瓦官遗寺古城隈”,说瓦官寺就是当年南朝梁武帝时所建的,而瓦官寺遗址,也就是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旧城。
从诗意来看,此诗应作于元嘉二十七年(450),当时陶弘景才三十八岁。诗人和友人游览过许多名山胜迹、历史遗迹,并留下了不少诗篇。这首《金陵图》,是他在四十一岁时,又和胡处士重游金陵时的感怀之作。全诗四句,以“凤台”为中心,分别描绘了金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前两句写自然风光,后两句写人文景观,中间用一个“醉”字过渡,将二者有机地联结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元嘉招得凤皇来”,意谓元嘉帝曾在此招来凤凰(即传说中的神鸟)。据《南史·本纪》记载,宋文帝刘义隆曾经到丹阳秣陵(今南京秦淮河北岸)的乌衣巷游览,看见那里的居民们衣冠华美,以为这里是王谢贵族的居住地,就对徐羡之等人说:“王、谢门作墙壁自蔽土耳。”意思是说王、谢两家只是把自己家的院墙砌高些,用来挡风避雨,而没有把整个土地都占下来。这两句诗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皇帝曾到过的地方。实际上,它却暗示了诗人对南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态度的不满。
“此地青莲醉几回”,意谓这里的风景秀丽,令人留连忘返,就像喝醉了一样。南朝时期,青莲湖一带风景优美,为人们所喜爱,诗人曾多次在这里游赏。“几回”二字,说明作者对这一美景的喜爱之情,也暗示出他游赏的频繁程度。
“近我生平读书处”。诗人说,我平生最喜欢读书的地方就在这儿附近。这句诗既表明了自己的爱好,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永远留在这个地方,继续他的读书生活。
“瓦官遗寺古城隈”,意谓瓦官寺是南朝时所建,而瓦官寺遗址,也就是南朝都城建康的旧城,现在仍然可以见到。这两句诗既表明了作者对历史的了解,也表明了他的自豪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