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盘玉案荐相期,一摘寒林莫怨迟。
心比和圆能不转,味如谏果有馀思。
求曾若渴虚长夏,热岂因人独后时。
定恐东陵名近似,细从香气辨差池。

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通过诗句的韵脚、意象选择以及诗人的用词,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孙星衍的《弇山中丞见示木瓜诗四首次韵奉和·其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雕盘玉案荐:“雕盘玉案”描绘了一幅精美餐具的画面,暗示了食物的精致和高雅。

  2. 相期莫怨迟:“相期莫怨迟”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即使时间稍晚,也要耐心等待。

  3. 心比和圆转:“心比和圆能不转”比喻心态平和如圆,能够稳定不动摇。

  4. 谏果余思:“谏果有馀思”意味着即使是小事情也值得思考和回味。

  5. 求曾若渴虚长夏:“求曾若渴虚长夏”形容对知识或智慧的追求如同渴望水源般迫切。

  6. 热岂因人独后时:“热岂因人独后时”表达了一种观点,认为热情不应因为个人原因而延迟。

  7. 东陵名近似:“定恐东陵名近似”可能指的是诗人担心自己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过于相似。

  8. 细从香气辨差池:“细从香气辨差池”意味着通过细微的差别来辨别不同,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

孙星衍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的体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不仅能领略到诗歌的美,还能体会到诗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这种通过诗词传递思想情感的方式,是古代文学独有的魅力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