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外山光柳下风,扶舆处处得君同。
飘零未必才空老,漫灭何妨刺鲜通。
问字踏残庭雪白,论诗敲尽烛花红。
休嫌仲蔚蓬蒿径,自有高轩接钜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赠张生 次许漕督 韵 其二》。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花外山光柳下风,扶舆处处得君同。

注释

  • 花外: 花丛之外,通常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山光: 山的风光,这里形容山景美丽。
  • 柳下风: 风吹过柳树的景象。
  • 扶舆: 天地,大自然。
  • 处处: 到处,每一处。
  • 得君同: 与君共处。

飘零未必才空老,漫灭何妨刺鲜通。

注释

  • 飘零: 飘荡不定,漂泊不定的状态。
  • 才空老: 才华耗尽,形容人年老力衰。
  • 漫灭: 随意消失,不在乎的样子。
  • 刺鲜通: 刺穿的新鲜,比喻事物虽被破坏但仍然能保持其新鲜。

问字踏残庭雪白,论诗敲尽烛花红。

注释

  • 问字: 询问字迹,泛指学问、学识。
  • 残庭雪白: 庭院中积雪已经融化成水,白色覆盖着地面。
  • 论诗: 讨论诗歌,泛指学术研究或文艺创作。
  • 敲尽烛花红: 用蜡烛燃烧到烛芯烧完,蜡烛油滴在烛台上形成红色痕迹。

休嫌仲蔚蓬蒿径,自有高轩接钜公。

注释

  • 仲蔚: 古代传说中的隐士,姓仲名蔚。
  • 蓬蒿径: 指隐士居住的简陋小径。
  • 高轩: 高大的车轩,比喻地位高的场所或人物。
  • 钜公: 大官,这里指地位很高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送给朋友的诗,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花外山光柳下风”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为下文的赞美铺垫了背景。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扶舆处处得君同”、“飘零未必才空老”等句子,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望。最后两句“问字踏残庭雪白,论诗敲尽烛花红”则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对友人学识渊博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文采风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文人赠答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