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名何必向长安,湖海才高着眼看。
文举再生应尔荐,郗超一到令公欢。
翘材得似平津少,行路休嗟鲍照难。
脱手新诗劳赠我,有人击节欲传观。
【注释】
争名何必向长安:争名,争夺名利。向,到。
湖海才高:指人有才学。着眼看:着眼。
文举、平津:均为东汉人。文举,王粲;平津,张衡。
翘材:杰出的才能。
郗超一到令公欢:郗超,王羲之的朋友。令公,谢安的字。
脱手新诗劳赠我:指谢灵运送他新作的诗。
有人击节欲传观:指谢灵运读后击节赞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同乡朋友谢灵运的,诗中抒发了他对仕途和名利的看法,并表达了对才华出众之人的赞赏之情。
首句“争名何必向长安”,诗人认为在湖海之间追求名利才更有意义。长安是古代都城,这里比喻的是世俗的名利之地,而诗人却认为在湖海之间追求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第二句“湖海才高着眼看”,诗人强调自己的才华在于湖海之间的观察和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争名夺利。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又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
第三句“文举再生应尔荐”,诗人将王粲比作文举再生,意思是说像王粲这样优秀的人才应该得到推荐。诗人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珍视和推崇。
第四句“郗超一到令公欢”,诗人用王羲之的朋友郗超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因为郗超的到来使得谢安非常高兴,所以用“令公欢”来形容谢安的快乐心情。
第五句“翘材得似平津少”,诗人用平津少来形容自己的杰出才能。平津少是指张衡年轻时的才华,诗人将自己比作平津少,表明自己也有卓越的才干。
第六句“行路休嗟鲍照难”,诗人用鲍照来形容自己的遭遇,意在表示自己并不为人所嗟叹。鲍照是南朝宋时的文学家,其诗多感慨人生,此处诗人用此典故来反衬自己的才华和境遇。
最后一句“脱手新诗劳赠我,有人击节欲传观”,诗人感谢谢灵运赠送的新诗,并用谢灵运击节赞叹的诗句来表达谢灵运对诗人的赞赏之情。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展示了诗人的诗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