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尘横掩上林花,徒想干城咏肃罝。
岂料处堂安燕雀,忽令起陆扰龙蛇。
徙薪计慨朱云槛,仗节雄思博望槎。
早晚中兴天悔祸,屈平莫自赋怀沙。

【注释】

过洛阳文仲恭太守赠诗次韵答之

①虏:指金朝。上林花:指洛阳。②干城:古代用以指边关或要塞,这里代指边境。③燕雀:喻指奸佞之人。④起陆:指升官。⑤徙薪:喻指防患未然。⑥朱云槛:朱云为汉宣帝时人,曾当廷斥责权臣,后被武帝以大不敬罪腰斩,后人用其典故比喻忠心耿耿、有勇无惧的人。⑦博望槎:即木筏,相传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曾用木筏运兵粮至南中,后泛指转运军饷。⑧天悔祸:谓皇帝后悔自己的过错。⑨屈平:指屈原,因投水自尽而著名。⑩赋怀沙:指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怀沙砾而死”。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当时诗人任枢密院编修官兼都督府参赞官,在洛阳与文仲恭相会。文仲恭是金人降将,他劝诗人归顺了金国,并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诗人写此诗回赠,对文仲恭进行规劝。诗人在诗中首先肯定了文仲恭的功绩,然后指出他的投降行为是错误的。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要像屈原那样保持清白,决不做投降派的帮凶。

开头两句,诗人先写文仲恭劝他归附金国,称颂文仲恭为干城之才,接着又写文仲恭劝他不要在朝廷安坐,要象朱云那样当廷斥奸,像诸葛亮一样运粮南中,这两句是对文仲恭的赞美和规劝。

中间二句写文仲恭劝他入仕为宦,说他能为朝廷效力,却不知朝廷中已经潜伏着奸佞小人,这些小人会扰乱朝廷,使国家动荡不安。这是对文仲恭的规劝。

后四句是说文仲恭劝他早日出仕,因为朝廷正忙于应付内忧外患,所以不会追究他的过失。诗人说,你虽然想当官,但早晚会有报应的。屈原曾说过:我宁肯死在汨罗江,也不愿做一个投降派!诗人以此勉励文仲恭,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这首诗通过规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心情,同时表现了诗人坚持原则、宁死不屈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