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如访友,寻源如读书。
清秋自超旷,乐与山水俱。
秋阴积檐端,夕阳乔木疏。
泉声泻寒翠,云影涵空虚。
颇得清净理,遇之万化初。
既夕下山去,幽怀良不孤。

【注释】

大潜山:今名大潜山,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独游:独自一人游玩。

清秋:秋天。超旷:心胸宽广开阔。乐与山水俱:乐于享受大自然。

阴:阴暗。疏:稀疏。寒翠:指泉水。云影:云彩的倒影。涵虚:包容空旷虚无。

理:道理或规律。万化初:万物开始生长的时候。

已:停止。幽怀:深藏不露的情怀。良:实在。孤:孤独。

【赏析】

《大潜山独游》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大潜山之景、之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

开头两句“看山如访友,寻源如读书”是对大潜山景色的描绘。诗人把观赏山水比作访问朋友,寻找水源像读书一样,表现出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珍视。

第三联“清秋自超旷,乐与山水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大潜山中,秋天的景象显得特别清丽,让人感到心胸开阔。诗人乐于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

第四联“秋阴积檐端,夕阳乔木疏”描绘了大潜山中的秋日黄昏景象。秋夜降临,天空阴沉,树木的影子在屋檐上积聚。夕阳西下,乔木稀疏,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第五联“泉声泻寒翠,云影涵空虚”继续描写大潜山中的美景。泉水潺潺流淌,如同泻出寒翠般晶莹剔透;云雾缭绕,仿佛将天地间的空间都笼罩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泉水和云雾形象地描述为自然界中的美景。

第六联“颇得清净理,遇之万化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他认为在大潜山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清净的道理,这就像万物刚刚开始生长的时候一样。这里的“清净理”是指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而“万化初”则是指万物刚刚诞生的状态。

最后一句“既夕下山去,幽怀良不孤”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结束了一天的游览,但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因为他已经领略到了大潜山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韵味。

这首诗通过对大潜山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规律的领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认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