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吹满洞庭秋,常遣烟波撼岳州。
惆怅投书人不见,依稀鼓瑟路何修。
长风一舸天难问,落日三湘客自愁。
仁者乐从天下后,可能烂醉倚层楼。
诗句翻译:笛声如波,洞庭秋色中,烟波浩渺,岳阳楼影摇曳。
译文:
常听笛声吹满洞庭秋,时常能将烟雾般的波涛搅动,使岳州城显得更加动人。
惆怅的是投书人不见踪影,依稀听到瑟瑟琴声在曲折的小路旁响起。
长风一叶孤帆天难测,落日余晖洒遍三湘客愁生。
仁者乐处天下后,可能借酒浇愁倚高楼。
注释:
- 巴陵览古:此诗为咏史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引发对古代仁人志士和当世政治风气的思考。
- 笛声吹满洞庭秋:描述了秋天时洞庭湖上笛声四起的景象,笛声如同波浪一般传播开来。
- 常遣烟波撼岳州:暗示了洞庭湖的浩渺以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如同无形的力量撼动了岳州城。
- 惆怅投书人不见:投书人指的是古代有志之士,他们因不被理解或遭遇挫折而感到惆怅,无法找到知音。
- 依稀鼓瑟路何修:表达了对古代音乐大师们技艺精湛、道路坎坷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音乐艺术的传承不易。
- 长风一舸天难问:描述了一个远行者乘着小舟在大海上艰难前行的场景,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迷茫。
- 落日三湘客自愁:夕阳西下,三湘之地(今湖南),旅人感受到自然的悲凉与内心的忧愁。
- 仁者乐从天下后:仁者,指心怀仁爱之人,他们往往愿意退居幕后,不与世俗争锋,体现了一种高洁的人生态度。
- 可能烂醉倚层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即使是酒肉之乐也难以长久,最终仍需面对现实的困境。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诗中的“笛声吹满洞庭秋”不仅传达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古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当前政治风气的忧虑。诗中“常遣烟波撼岳州”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洞庭湖水势浩大、影响力深远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此外,诗中的“长风一舸天难问”与“落日三湘客自愁”两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沉思。整首诗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深沉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