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酒饮方醺,登高欲卧云。
避灾桓处士,落帽孟参军。
老眼悲秋景,衰颜逐夕曛。
茱萸花未插,为怅雁离群。

重九

菊花酿酒饮至微醺,登高望远欲卧云中。

避祸桓温处士,落帽孟德孟参军。

老眼悲伤秋景,衰颜追随夕阳的余晖。

茱萸花还未插,为遗憾雁群离散。

注释:

  • 重阳节
  • 菊酒:指菊花酿制的酒,古人在重阳节饮用菊花酒以示庆祝。
  • 方醺:已微醉。
  • 登高:指登上高处,即“登高”一词中的“高”,这里指的是山之高或天之高。
  • 欲卧云中:想要躺在云彩之中。形容心情舒畅,畅享美景。
  • 桓温:东晋时期名将,因功被封为琅琊王,后被废黜。
  • 处士:古代对有学问而隐居不仕的人的尊称。
  • 落帽:比喻失态、失礼,此处用来形容孟德(即孟德公,孟德为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名)的洒脱。
  • 孟参军:即孟德,孟德为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名。
  • 悲秋景:形容秋天景色令人悲伤。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夕曛:夕阳的余晖。
  • 茱萸花未插:指茱萸花还没有插在门上,表示节日尚未到来。
  • 为怅雁离群:因思念远方的朋友而感到惆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重九节饮酒赏秋的诗。首句写诗人饮酒微醉,意态悠闲,准备登高观景。第二句描绘了诗人避开灾祸,选择了一个隐逸的地方。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别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一位是桓温,另一位是孟德,他们都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但在这里,诗人选择了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桓温作为避祸的对象。第五句则是对这两位人物的一种比较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第六句则转向了自己的感受,诗人感叹自己的老眼无法欣赏美好的秋景,衰老的身体也无法跟随日暮时分的余晖。最后两句则是对节日习俗的描写,诗人提到茱萸花还未插上门前,暗示着这个节日尚未到来。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远在他乡朋友的深深思念,因为雁群的分离而感到惆怅。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