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别归何处,春风此独寻。
六朝名世业,三问老臣心。
入庙威仪在,瞻碑涕泪深。
暮风号石兽,松柏更森森。

【注释】

谒丁清惠公墓:到丁清惠公的墓地去祭拜。谒,拜访。清惠公,指唐代名臣丁谓,字谓之,泉州晋江人。

长别归何处:离别已久,不知该往哪儿去寻找。长别,长时间地分别。

春风此独寻:只有春天的时候,我才独自来这寻觅。

六朝名世业: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是南北朝时期的前三个朝代,故称“六朝”。六朝时代,政治比较清明,文化较为繁荣,所以人们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名世”。“名世”,有声名于当时的时代。名世业,即名望显赫的事业。

三问老臣心:向这位老臣(指丁谓)提出三个问题。

入庙威仪在:走进庙堂,看到当年他威严的仪表还在。

瞻碑涕泪深:看那墓碑,不禁悲从中来,流泪满面。

暮风号石兽:傍晚的风声在吹动着石兽,发出哀鸣。

松柏更森森:松树和柏树长得更加郁郁苍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春日里凭吊丁谓墓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这位先贤的崇敬之情。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凭吊的对象是丁谓,并交待了凭吊的原因——长别。次句说,只有在春天的时候,我才能来这里寻觅,表现了凭吊的迫切心情。三四两句承上启下。“名世”,即有声名于当时的时代。“六朝”,指南北朝的前三个朝代,故称“名世”。这里用“名世”概括了丁谓一生的政治生涯。“老臣心”,指丁谓对国家忠诚之心。这四句是说,丁谓生前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死后名垂青史,永被怀念。这是诗人凭吊丁谓墓时,首先映入心头的景象。

过片两句由凭吊转入凭吊的内容。诗人进庙后,目光落在了丁谓的牌位上。他凝视良久,才缓步走到丁谓的碑前。面对碑文,诗人不由想起当年自己与丁谓的交往情景。于是,诗人向这位老臣提出三个问题:“你是怎样做到官运亨通的?”“你在位时有哪些政绩?”“你在退休后又做了些什么事?”这三个问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五六两句紧承第四句,进一步抒写了诗人在凭吊中的情感。诗人站在石碑前,不禁流下了眼泪。暮风吹动着石雕,丁谓生前威严的仪表仿佛依然可见。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凭吊时的悲痛心情,而且也表现出诗人对丁谓人格的崇高敬意。

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抒发了诗人对丁谓的无限敬仰之情。暮风中传来了丁谓石兽的哀鸣,而周围的松柏却依然苍翠挺拔。这两句诗既是景语也是情语,既写出了凭吊者的心情,也写出了周围景物的动态变化,从而衬托出了丁谓墓的肃穆庄严的气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