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变法强国,荆公有知,应多愧色;
自矢鞠躬尽瘁,武乡而后,仅见斯人。
【注释】
荆公:指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武乡:指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忠贞不二闻名。
【赏析】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联,作者通过赞扬张之洞的功绩和精神品质来表达自己对张之洞的敬仰之情。
首句“同是变法强国”,指出了张之洞和王安石一样都是变法图强的改革家,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第二句“荆公有知,应多愧色”,则是说如果王安石在天之灵看到张之洞的成就,一定会感到惭愧。因为张之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并没有完全达到王安石那样的高度,他的改革成果并没有像王安石那样深远和持久。
第三句“自矢鞠躬尽瘁”,则是表达了张之洞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他始终坚守着鞠躬尽瘁的工作态度,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坚持到底,从不放弃。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末句“武乡而后,仅见斯人”,则是说只有在武乡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像张之洞这样优秀的人才。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张之洞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于改革事业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