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如迎郭细侯,山童丫角啭清讴。
琵琶弹彻明妃曲,一片红灯过彩楼。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竹马如迎郭细侯,山童丫角啭清讴。
- 竹马:一种儿童游戏用具,通常用竹子制成,形状类似马但更轻便。
- 郭细侯:这里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郭子仪的妹妹,细侯。
- 山童丫角:形容小孩头型像山一样尖,即童真童趣。
- 啭清讴:指鸟儿鸣唱的声音清脆悦耳。
- 译文:仿佛看到了郭细侯在竹马边迎接着嬉戏的孩子们,小朋友们纯真无邪,欢声笑语如同山间清越的鸟鸣。
- 赏析:此句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玩耍场景,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童年图景。
- 琵琶弹彻明妃曲,一片红灯过彩楼。
- 琵琶弹彻:形容琵琶弹奏得十分投入,声音持续不断。
- 明妃曲:指王昭君出塞时所唱的歌,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愁。
- 红灯:这里可能指的是灯笼,红色的灯光闪烁,为夜晚增添喜庆的气氛。
- 译文:琵琶声中,仿佛听到了《明妃曲》的悠扬,那红色摇曳生姿的灯笼穿过彩楼,为夜晚增添了几分喜庆与哀愁。
- 赏析:此句通过音乐与色彩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感伤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完整诗句及译文:
竹马如迎郭细侯,山童丫角啭清讴。
琵琶弹彻明妃曲,一片红灯过彩楼。
注释与赏析:
- 诗中的关键词“竹马”:指代儿童游戏用的玩具或用具,常由竹子制成,形似马而更轻巧便于儿童操控。
- “郭细侯”:指郭子仪的妹妹,古代传说中的美貌女性,细侯。
- “山童丫角”: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头型尖尖的特点,如同山石一般自然独特。
- “啭清讴”:描述鸟儿婉转地歌唱,声音清亮动听。
- “明妃曲”:暗指唐代著名的女诗人王昭君所作的歌曲,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红灯”:红色灯笼,在夜间点亮用以照明或装饰,通常象征着喜庆和节日。
- “译文”:仿佛看到了郭细侯在竹马旁欢快地迎接着孩童们,他们天真无邪地欢笑着,宛如山间的鸟儿啼鸣般清脆动人。接着是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宫女们手执琵琶,一曲《明妃曲》在夜幕中响起,那红彤彤的灯笼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照亮了华丽的宫殿和高塔,映照出一派喜庆而又带有些许哀愁的景象。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孩子们的游戏、音乐和节日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上某些人物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细腻,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