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近山南估客多,偷来番曲演鸯歌。
谁将红豆传新拍,记取摩诃兜勒歌。

地近山南估客多,偷来番曲演鸯歌。

谁将红豆传新拍,记取摩诃兜勒歌。

注释翻译: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六:

  • 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 乌鲁木齐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清朝时期的一个边陲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东西南北的交汇点。这里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葡萄等水果的生长,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 “地近山南估客多”,指的是在乌鲁木齐附近有很多来自山南地区的商人,他们以贩卖货物为生,常常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他们带着各种货物来到乌鲁木齐,与当地人进行交易。而“估客”一词则是指那些专门从事长途贸易的人,他们通常需要穿越千山万水,历经艰辛才能完成交易。
  • “偷来番曲演鸯歌”,这里的“番曲”指的是西域地区的音乐风格,而“鸳鸯歌”则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里的商人可能从西域地区带来了这些音乐风格的表演,并在乌鲁木齐进行了演出,吸引了很多观众。
  • “谁将红豆传新拍”,这里的“红豆”指的是相思豆,是一种象征爱情的植物。这里的商人可能将相思豆作为礼物送给了当地的居民,以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 “记取摩诃兜勒歌”,这里的“摩诃兜勒”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属于印度教音乐的一部分。在这里,商人可能表演了这种音乐形式,使得当地的居民也对这些音乐产生了兴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附近的商人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通过描绘商人携带的货物、音乐表演、以及相思豆等物品,诗人展现了这个边陲城市的繁荣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同时,诗歌中还体现了商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他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融合。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纪昀在描绘乌鲁木齐的繁华景象的同时,也展示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乌鲁木齐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