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飕飕接冷云,关山疆界是谁分。
幽魂来往随官牒,原鬼昌黎竟未闻。
【注释】:白草,即白草滩,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飕飕,风声。冷云,即阴云。疆界,指边塞。幽魂,指死去的士卒。昌黎,唐代诗人韩愈字昌黎。原鬼,指戍卒之魂。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朝后期至明朝初年,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写戍卒们与自然和死神搏斗的情景,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全诗用笔简练,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意境高远,富有感染力。
白草飕飕接冷云,关山疆界是谁分。
幽魂来往随官牒,原鬼昌黎竟未闻。
【注释】:白草,即白草滩,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飕飕,风声。冷云,即阴云。疆界,指边塞。幽魂,指死去的士卒。昌黎,唐代诗人韩愈字昌黎。原鬼,指戍卒之魂。
【赏析】:这首诗写于元朝后期至明朝初年,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写戍卒们与自然和死神搏斗的情景,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全诗用笔简练,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意境高远,富有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逐句梳理,逐一分析诗句的含义,并结合注释、手法等赏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诗歌的亮点,注意不要遗漏。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此题需要抓住关键词“斑斓五色遍身花”中的“斑斓”,这是比喻的手法
红笠乌衫担侧挑,苹婆杏子绿蒲桃。 谁知只重中原味,榛栗楂梨价最高。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 - 红笠乌衫:描述穿着,强调了服饰的颜色和风格;"红笠"可能是指头戴红色的帽子,象征着某种身份或职业特征;"乌衫"指的是黑色或深色调的上衣,这种搭配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担侧挑:动作描写,描绘了一种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亲自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勤劳与坚韧。 -
【注释】 富春:在今浙江西部。严陵:指严陵江,在今浙江桐庐西南。山水甚佳:指严陵江两岸景色秀丽、风景优美。 其一:第一首。迎:迎接。才出杭州眼便明: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两岸的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两岸:指富春江两岸,蒙蒙:形容水色迷蒙不清。空翠合:形容江上雾气迷蒙,与青山相接。琉璃镜里一帆行:像一面明镜一样清澈见底的江面上游了一叶扁舟。 译文 沿山有无数好山迎接,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
乌鲁木齐之珍品 凯渡河鱼八尺长,分明风味似鲟鳇。 西秦只解红羊鲊,特乞仓公制脍方。 注释:凯渡河鱼,体型巨大,八尺长,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仿佛是鲟鳇鱼。在西秦之地,人们只会制作红羊鲊,这是一道非常著名的美食,而仓公则是一位擅长烹饪的大师,他制作的脍,味道绝佳。 赏析:这首诗是清朝纪昀的作品《乌鲁木齐杂诗》中的第三篇,诗人以饱满的感情赞美了乌鲁木齐的特色物产——凯渡河鱼
注释:乌鲁木齐的特产,其二是“夜深宝气满山头,玛纳斯南半紫镠。 两载惊心驰羽檄,春冰消后似防秋。”意思是:夜晚时分,山上的宝气弥漫如云,玛纳斯县南半部的紫红色土地熠熠生辉。两年来,我日夜忧虑、心神不宁,奔走于文书之中。春天冰雪消融后,仿佛进入了秋季,草木凋零。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新疆工作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首句描绘了新疆夜晚的美景,山头上弥漫着宝气,玛纳斯县南半部的土地熠熠生辉
注释:东陵子母瓜是一种在新疆种植的瓜果,伊州是新疆的一个地名,顾渚茶产于浙江湖州。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新疆的特产,表达了作者对新疆特产的喜爱之情。首句“种出东陵子母瓜”表明新疆的特产就是这种瓜类。次句“伊州佳种莫相夸”,意在表达新疆的瓜果不逊于其他地方的优良品种。第三句“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描绘了新疆瓜果的特点,它们与北方的冷饮、南方的温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句释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七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 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译文: 乌鲁木齐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春天刚过,农民们忙于收获小麦,而到了秋天,又忙着收割玉米。然而,这些丰收的粮食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进入官府的粮仓。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运输不便,或者是官府的贪腐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该珍惜这些粮食
【注释】 凿破云根石窦开:形容煤窑的洞口。凿开云层的根部,石窦自然开启。 朝朝煤户到城来:每天有煤矿工人上山。 北山更比西山好:北方的煤矿质量要比西部的好。 须辨寒炉一夜灰:要分辨出那一夜烧出的煤炭是白灰还是黑灰。 【赏析】 这首诗写乌鲁木齐的煤矿,表现了诗人对新疆人民艰苦劳动、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诗人的自豪感。诗中运用“煤户”、“朝朝”、“须辨”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矿工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注释: - 澄彻戎盐出水涯:形容新疆产的盐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 分明青玉净无瑕:形容新疆产的青玉质地纯净,没有瑕疵。 - 犹嫌不及交河产:意思是说虽然已经很好了,但还觉得比不上其他地方产的。 - 一色轻红似杏花:形容新疆产的石榴皮色泽艳丽,像杏花一样鲜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新疆特产的诗歌,通过对新疆特产的描绘,展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
【注释】 1. 乌鲁木齐: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 杂诗之物产:写新疆的特产。3. 温泉东畔:指新疆天山以南的喀拉峻一带,因有温泉而得名。4. 火荧荧:指温泉水。5. 扑面(pūmǎn铺慢):形容风势很猛烈。6. 铁气腥:形容风的威力很大。7. 红炉:用炭火炼丹的炉子。8. 十分才剩一分零:指炼丹的成功率很低。9. 零:指剩下的部分很少。 【赏析】
【注释】乌鲁木齐:新疆省会,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迪化。杂诗之神异:指乌鲁木齐地势奇特多变,令人惊叹。神异:神奇而怪异。其四:第四句。 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筑城掘土”形容修筑城池时挖土、堆土的艰辛;“邪许”指邪许国,为唐玄宗之子,封为凉州都督,后被安禄山杀害,其墓在乌鲁木齐。这一句是写乌鲁木齐地形的复杂,城墙挖掘很深,人们筑墙、运土都很吃力,但大家齐心合力干得很卖力。“邪许”国
诗句原文: 深深玉屑几时藏,出土犹闻饼饵香。 弱水西流宁到此,荒滩那得禹余粮。 译文注释: - 深深玉屑:指深藏的玉石粉末,象征珍贵或难以发现的事物。 - 几时藏:何时被埋藏?表达了对未知或隐藏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 出土犹闻饼饵香:即使从深处挖掘出来,仍然能闻到食物的气味,形容事物的价值或意义深远,难以忘怀。 - 弱水西流宁到此:弱水西流,表示一种流动或流逝的意象
注释: 界画棋枰绿几层,一年一度换新塍。 - "界画" 指的是用界笔勾勒的精细图案,这里指棋盘上的格子;"棋枰" 是指象棋盘,"绿几层" 则是指绿色的棋子。"担粪从来不谢能" 是说林逋(字和靖)从不拒绝承担挑粪的工作。 风流都似林和靖,担粪从来谢不能。 - “风流” 指的是林逋的诗才;“林和靖” 则是林逋的字。“担粪” 则是指林逋曾经做过的一个工作,就是挑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破寇红山:指乌鲁木齐附近的红山。 髑髅(tu lu):骷髅,这里比喻死者的尸体。春草满沙田:指坟地上长满了野草。 未死:没有死去。 泣:流泪。 离魂欲化烟:灵魂离开肉体,化作烟雾消散。 【赏析】 此为组诗第二首,是诗人在红山之役后写的一首哀叹战争残酷、抒发悲愤的抒情诗。全诗意脉贯通,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开头四句写战争造成的惨状
这首诗的注释为: 灵光肸蚃到西陲,齐拜城南壮穆祠。 灵光指神灵的光气,肸蚃指神异之气。灵光到西陲,是说神灵降临到了西域地区。齐拜城南壮穆祠是指南疆有一座壮美的祠堂。 神马骁腾曾眼见,人间衔勒果难施。 神马骁腾曾经看到,人间却难以驾驭它。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神秘土地的深深敬畏以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深深好奇。诗中既有对神灵降临、壮美祠堂等自然景观的描述
诗句原文: 绿野青筹界限明,农夫有畔不须争。 江都留得均田法,只有如今塞外行。 注释解释: - 绿野青筹:在古代中国,绿野指的是农田,而青筹则是一种用于计数的筹码。这里可能指的是田间划分的标志或工具。 - 农夫有畔不须争:这句话意味着在田间工作,只要按照规定行事,就无需与他人争执。"畔"通常指田地的边缘。 - 江都:这里的“江都”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或者地区,与“均田法”有关。 - 均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