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爱吸淡芭菰,今日也同禁脔呼。
空尽座中供客料,一筒檀管一胡芦。
【注释】
咏烟:咏叹香烟芭菰:即芭蕉。
爱吸淡:喜好吸食淡烟。
今日也同禁脔呼:与今天一样,被禁止享用。
空尽:空空如也,一点也没有。
座中供客料:指座中人用来招待客人的烟草。
檀管一胡芦:形容烟草卷成筒状,如同用檀木做成的笛子,再装进葫芦里。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咏“烟”抒发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富有民歌色彩,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家家爱吸淡芭菰,今日也同禁脔呼。
空尽座中供客料,一筒檀管一胡芦。
【注释】
咏烟:咏叹香烟芭菰:即芭蕉。
爱吸淡:喜好吸食淡烟。
今日也同禁脔呼:与今天一样,被禁止享用。
空尽:空空如也,一点也没有。
座中供客料:指座中人用来招待客人的烟草。
檀管一胡芦:形容烟草卷成筒状,如同用檀木做成的笛子,再装进葫芦里。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咏“烟”抒发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富有民歌色彩,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诗句输出:仰首天边暮色低,征途欲尽万峰齐。 译文:仰望天际,黄昏的余晖渐渐褪去,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宁静和等待之中,似乎所有的山峰都在等待着日落的那一刻。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征途欲尽万峰齐”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结束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句输出:云从南出风从北,山自东来海自西。 译文:云彩从南方升起,风吹向北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第一联“商鞅死后无罪魁,今见东邦炀死灰”,意思是商鞅死后没有罪过的人成了头目,现在看到东方的隋朝灭亡就像烧掉的死灰。这里用商鞅变法比喻隋朝的暴政,把隋炀帝比作商鞅;“商鞅死后”暗指隋文帝杨坚,“无罪魁”暗指他废除了商鞅的法家思想,实行仁政;“炀死灰”指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隋炀帝的批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感事和韵》,全诗如下: 不见苌弘碧血腥,江山离乱杜陵经。 相逢白发黄倪辈,尽是饥鸠老鹄形。 海沸三年珠屿黑,天烘一角火峰青。 涛声远远蛟龙啸,日夕楼头当哭听。 注释: 1. 不见苌弘碧血腥:苌弘,春秋时人,传说中曾以血染丝带献给周幽王。碧血,指苌弘被杀后,其血染红丝带。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英雄壮举的缅怀。 2. 江山离乱杜陵经:杜陵,古地名
北固山登望 江天楼阁渺茫间,天堑江城两面环。 寺内近寻梁武迹,云还远见晋王山。 象焦锁钥金陵道,京岘凭依铁瓮关。 六代犹馀驰马路,如虹石径枕波湾。 注释: 1. 诗一开头写景,描绘了北固山高耸云端的景象,以及江水环绕的壮丽景色。 2. 接下来写到在寺庙里寻找梁武帝的遗迹,又远望着晋王山,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3. 诗中还提到了“象焦”和“京岘”两座重要的地标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后的荒凉景象,通过描绘战争对城市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 注释:"惊天蓦地"形容突然,"兵戎"指战争,"闾左"指城市的东面,"繁华"指繁荣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战争来得突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第2句: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 注释:"鹳鹅"指鹳和鹅
【注释】 七言今体:七言绝句。 台湾哀词四首:台湾有“哀词”之俗,即在祭祀时唱的挽歌。此诗为其中之一。 今体:指近体的七律、七绝等。 鲁仲: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 千金:比喻价值极高。 秦:秦朝。 竟看:竟然。 时事:世事。 埃尘:尘埃。 鳌梁:大龟,古人以为能负重致远。 蜃气:海市蜃楼,海上出现的幻景。 粪壤:污秽之地。 红羊劫:佛教语,谓劫数已满,世界将毁灭。 昆冈火:指大火。 【赏析】
遇李石鹤孝廉 赋赠二首 其二 注释: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别我看花春逗路,送君渡海雪浮尊。 华亭听鹤江南地,燕市驱车蓟北门。 得意未应高步上,愿留龙尾待追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句解析: 1. 天涯不用共温存,此去文星照帝阍。 - “天涯”指远方,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遥远和不易。 - “文星”比喻文人
《新秋即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西风瑟瑟暮云飞,远望关山路未违。 - 西风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瑟瑟是指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秋风的凄凉。 - 暮云飞:形容傍晚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 - 远望关山:眺望远方的山峰和山脉。 - 路未违:没有迷路。 - 注释: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
【注释】 感事,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杨广文鸿图翁:杨广文,即杨洪,字鸿图,是唐代宗室;翁:这里指代诗人自己。“三首”:此为第二首诗。河山:指唐王朝的江山。举目:放眼。日酸辛:眼酸心悲。沧海:指大海。漫然:漫不经心。理钓缗(mín):钓鱼,引申为治理国事。杜甫:指杜甫《哀江头》中的“三吏三别”。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恨:遗憾。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曾隐居田园
注释: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一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庾信的七言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宗”。然而,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一生坎坷,晚年被迁往北方,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
注释:向西望去,只见沧茫的江水绵延万里,大江欲棹路茫茫。海东有无穷无尽的萧疏柳树,不送离愁到武昌。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以“西望”点出地点,以“沧波”写出长江的广阔无边,“万里长”则写出了长江水势之浩渺。第二句“大江欲棹路茫茫”写诗人欲乘船渡江,但因江面宽阔,看不到岸,所以觉得前途茫茫无际。第三、四句写江边的景象,“无限萧疏柳”,指江边的杨柳枝条稀疏,随风飘动
黄鹄山头底处乡 朝来将酒慰离觞 八闽咫尺犹难渡 何况襄阳与汉阳! 注释译文: 黄鹄山头,是归乡的地方,早晨我将美酒送别。 八闽(福建)虽然近在咫尺,但仍然难以渡过,更何况是襄阳和汉阳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诗中的“黄鹄山头”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而“朝来将酒慰离觞”则表达了诗人用美酒来安慰即将远行的友人。接下来的“八闽咫尺犹难渡
注释: 天然高格印窗纱,墨迹淋漓瘦影斜:自然高洁的品格就像印在窗户上的纱帘一样,而你的墨迹虽然有些凌乱,但是瘦弱的影子仍然清晰可见。 忆昔骑驴山驿路,雪中三见汝开花:回想过去骑着驴子在山间的驿站路上,雪中你三次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杜友绍画了一幅梅花图,诗人对此赞不绝口。全诗以梅为题,表达了对梅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第一句"天然高格印窗纱"
【注释】 一盏沾唇费十千:指一杯酒,沾在嘴唇上,就需花费十千钱。 无人敢作醉中仙:没有人敢做喝醉的神仙。 小家大户皆徵榷:小家、大户都征税。 惟有睡乡未税钱:只有睡觉的地方没有交税。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酒类消费的昂贵以及人们对饮酒的态度。首句“一盏沾唇费十千”,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饮茶之贵。次句“无人敢作醉中仙”,则表明饮茶并非人们所能承受。第三句“小家大户皆徵榷”
【注释】 ①糖霜:糖浆。 ②税敛:征收赋税。 ③伞山邹佛子:指唐朝人邹和尚,曾为僧尼开凿伞山石窟,后因事被贬,流寓到南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唐时一位名叫邹和尚的僧人的怀念之作,也是对当时统治者重税盘剥、压榨百姓行为的讽刺诗。全诗意在揭露和抨击了统治者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罪恶行径。 首句中的“出鼎”指的是将糖浆倒入盛器中的动作。“当琼英”则是指糖浆倒出后晶莹剔透,好似珍珠般洁白无瑕
【注释】 咏盐:咏唱的诗歌,这里指代咏物诗。 纷纷粒粒总归官,鹾(cuó)贾休思法网宽! 粒粒盐花,都为官府所收,商人无路可逃! 海上近年来谁人熬煮雪水? 堆盘真作水晶看。 海边的人们,谁能熬出雪水来煮盐呢? 堆盘的盐,晶莹剔透,犹如水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咏盐为主题,通过咏盐抒发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首句“纷纷粒粒总归官”,诗人以盐为对象,形象地描绘了盐粒被官家收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