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陆海荡蛟舟,屈子问天赋远游。
家国沦胥三比日,乾坤萧索四围秋。
伧荒人物争依晋,灭裂衣冠益慕周!
送去如登仙岛路,故山虽好不堪留。
【注释】
寄别,叠梅樵韵 其一:寄赠给离别的朋友。沧桑陆海荡蛟舟:沧海变陆、沧海变陆的大海中飘荡着一条蛟龙船。屈子问天:屈原曾向天发问。家国沦胥三比日:国家沦陷、国家沦亡已经三天了。乾坤萧索四围秋:天地间萧瑟凄凉,四周一片寒秋。伧荒人物争依晋:庸俗荒淫的人物都争相依附晋朝。灭裂衣冠益慕周:衣服破烂的人更加羡慕周朝的衣冠制度。去如登仙岛路:离去如同登上仙岛之路。故山虽好不堪留:故乡虽然美好但已不能留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战乱和民生凋敝景象的感慨,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以“寄别”为题,通过抒发个人情怀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首句“沧桑陆海荡蛟舟”,诗人以沧海变为陆地、大海中的蛟龙船漂泊无定的景象,象征国家的命运变幻莫测。接着,“屈子问天赋远游”引用屈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家国沦胥三比日,乾坤萧索四围秋”,进一步描绘了国家陷入混乱、人民生活困苦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关注个人的生活状况:“伧荒人物争依晋,灭裂衣冠益慕周。”在这里,诗人用“伧荒人物”来形容那些庸俗荒淫、贪图享乐的人,他们纷纷效仿晋朝的风尚,而那些衣着破旧、精神萎靡的人则更加羡慕周朝的衣冠制度。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送去如登仙岛路,故山虽好不堪留。”虽然故乡的美好无法挽留,但诗人依然渴望能够重回故乡。这里,诗人以“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怀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诗人以沧海变为陆地、大海中的蛟龙船漂泊无定的景象,象征国家的命运变幻莫测。接着,他引用屈原的故事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思考。然后,他进一步描绘了国家陷入混乱、人民生活困苦的景象。同时,他也关注个人的生活状况并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表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