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天气晴,送者逾五里。
言寻葛公桥,乃复居釜底。
泠泠江一线,绝壁插江汜。
岭树郁百重,凌晨露如洗。
危亭峙林表,初日出亭里。
花朵映日红,晨扉竹中启。
邻舂杵相答,童叟色俱喜。
白屋饭巳香,幽人睡难起。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九月十一日,是诗人在从湖南返回长安途中所作。当时诗人任左拾遗、监察御史。诗中描绘了旅途景色与人情风俗,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平明天气晴,送者逾五里。”首句交代时间,清晨天朗气清。第二句点明送别地点,离目的地葛公桥尚有五里路程。“言寻葛公桥”四句描写葛公桥的景致:越过重重岭树,终于来到葛公桥下。葛公桥位于浙江江山县境内。李白曾游此桥上,作有七律《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泠泠江一线,绝壁插江汜”二句写葛公桥的地理环境。江水澄澈,两岸峭壁耸立,如剑插入水中一样。“岭树郁百重,凌晨露如洗”二句则写葛公桥附近的山峦树木。山岭重叠,树木繁茂。清晨,山上的露珠如同被洗涤过一样晶莹剔透。
“危亭峙林表,初日出亭里”写葛公桥的地理位置和景观。危峰突起的亭子矗立在山腰之上;朝阳初升时,金色阳光透过亭子照耀进来。“花朵映日红,晨扉竹中启”写葛公桥附近花草的美景。早晨,阳光照耀下的花朵显得格外鲜艳。竹篱笆的门扉微微开启,迎接着清晨的阳光。“邻舂杵相答,童叟色俱喜”则写当地的村民劳作情景。远处传来阵阵舂米的杵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面带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又有好收成了。
“白屋饭已香,幽人睡难起”写诗人自己的处境。简陋的农家小舍已经飘散出饭菜的香味;而自己因为思念朋友,难以入睡。
整首诗通过描绘葛公桥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