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即看山,闭门即抱膝。
上人于世何所需,祗借天空一瓢月。
有时欲闲吟,一瓢月在心。
空蒙百斛光,先与袪烦襟。
有时欲说法,一瓢月在颊。
灵明百琲珠,如看泻行箧。
空空相色非非想,瓢月时时复盈掌。
离乡忽欲念乡山,天姥天台或长往。
去年住城东,看此瓢月生,㢲宫楼前灯影明。
今年住城北,看此瓢月蚀,天王堂中香炷熄。
僧既不还俗,月亦不上天。
假而不归凡几年,闻说尘劫历百年经千。
天边之月时或缺,月在一瓢光不灭。

借月歌为措月上人赋

出门即看山,闭门即抱膝。

上人于世何所需,祗借天空一瓢月。

有时欲闲吟,一瓢月在心。

空蒙百斛光,先与袪烦襟。

有时欲说法,一瓢月在颊。

灵明百琲珠,如看泻行箧。

空空相色非非想,瓢月时时复盈掌。

离乡忽欲念乡山,天姥天台或长往。

去年住城东,看此瓢月生,㢲宫楼前灯影明。

今年住城北,看此瓢月蚀,天王堂中香炷熄。

僧既不还俗,月亦不上天。

假而不归凡几年,闻说尘劫历百年经千。

天边之月时或缺,月在一瓢光不灭。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僧人和月亮的诗,诗人借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的领悟。

首句“出门即看山,闭门即抱膝”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第二句“上人于世何所需,祗借天空一瓢月”则揭示了僧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他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他只需要一瓢月亮一样。

第三四句则是对僧人的生活和修行的描述,他们不需要世俗的财富和地位,只需要一瓢月亮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欲望。这种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超脱世俗的纷扰和困扰,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接下来的几行则是诗人对僧人生活和修行的赞美和肯定,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了智慧和悟性,他们的修行虽然艰苦,但是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最后两句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和领悟,诗人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不应该改变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和修行,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在平和和智慧的生活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