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路开,城门塞,城门不塞言路塞,靖康内禅亦可哀。
城门言路已并开,二帝北狩何时回?

城门开,言路开

靖康内禅亦可哀,城门塞,言路塞

城门不塞言路塞,靖康内禅亦可哀。

城门言路已并开,二帝北狩何时回?

注释:

  • 城门开:指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皇帝被俘走,城门重新关闭。

  • 言路开:指金军入侵期间,许多士人上书进谏,希望能够阻止金军南下,因此有“言路开”之说。

  • 城门塞:指金军攻破汴京后,皇帝被押往北方,城门再次关闭。

  • 城门不塞言路塞:指金军攻占汴京后,许多士人上书进谏的行为被忽视,城门依然关闭,而言路却已经打开。

  • 靖康内禅亦可哀:指宋徽宗在金军的逼迫下无奈地让位给儿子宋钦宗,这一事件让人感到悲哀。

  • 城门塞,言路塞:形容当时国家陷入混乱,士人无力上奏,城门和言路都无法发挥作用。

  • 城门不塞言路塞:形容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士人虽然想要上书进谏,但由于国家的动荡不安,他们的建议无法传达出去。

  • 靖康内禅亦可哀:指宋钦宗被迫让位给宋徽宗,这一事件让人感到悲哀。靖康之耻是历史上的一大耻辱。

  • 城门言路已并开:形容在靖康之变后,朝廷开始重视士人的意见,言路和城门都重新开放。

  • 二帝北狩何时回:指宋徽宗和宋钦宗在靖康之变后被押往北方的金国,至今未能回归故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靖康之变后的历史场景,通过对比城门和言路的开启与关闭,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与士人的无奈。诗中的“城门开,言路开”,“城门塞,言路塞”,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国家面临危机时士人的无力感。而最后两句“靖康内禅亦可哀,城门言路已并开,二帝北狩何时回?”则揭示了靖康之变的悲剧性,以及朝廷对于士人意见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历史悲剧的惋惜情绪。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