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高瞰城,下复裂深谷。
巉岩千丈堞,排齿入山腹。
晴天飞雪霰,即已没车轴。
阴寒中人深,肩背苦瑟缩。
千里留战地,往往鬼夜哭。
年残风益暴,客至裹重幄。
灯火集一城,宵惊烛光绿。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作者在诗中展现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尤其要注意对诗词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磴”“胁息”等。

第1句:诗人登上南山的山顶,俯瞰巴里坤城。

第2句:下视巴里坤城之下是一片深谷。

第3句:陡峭的山崖上高耸着层层叠叠的敌楼,就像一排排锯齿直刺山腹。

第4句:晴天时飞雪霰,即使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也很快就将车轴埋没。

第5句:阴雨天气寒风凛冽,人们深居简出,肩背都感到酸痛而难以支撑。

第6句:千里之外仍留在战场上,处处都有鬼魂夜间哭泣。

第7句:年岁一年比一年老,战争的形势愈加凶险,客居他乡的游子裹紧了厚厚的衣被。

第8句:灯火照亮了城中一隅,夜深人静之时烛光摇曳生绿。

【答案】

译文:登上南山之巅,俯瞰巴里坤城。下视巴里坤城之下是一片深谷,峭壁之上千丈堞墙,犹如一排排锯齿直刺山腹。晴天时,雪花纷飞,即使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也很快就将车轴埋没。阴雨天寒风凛冽,人们深居简出,肩背都感到酸痛而难以支撑。千里之外仍留在战场上,处处都有人在夜间哭泣。年岁一年比一年老,战争的形势愈加凶险,客居他乡的游子裹紧了厚厚的衣被。灯火照亮了城中一隅,夜深人静之时烛光摇曳生绿。赏析:此诗作于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巴里坤城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之情。首联写景,写自己从高处远眺巴里坤城的壮丽景色;颔联写景,写自己看到巴里坤城下的山谷深长;颈联写景,写自己看到阴雨绵绵、寒风刺骨、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尾联写景,写自己看到百姓们忍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全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写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