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红阑曲折横,半秋时节出山城。
飞仙一个花千朵,都署头衔太瘦生。
注释:云彩中的红色栏杆曲折横陈,是半秋时节从山城出来的。只有飞仙般的花千朵,都署着头衔太瘦生了。
赏析:崔恭人秋山访菊图,其四。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秋色、秋景,后两句写秋菊、菊花。诗人以“飞仙”喻指菊花,以“千朵”状其多,以“太瘦生”状其美,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云里红阑曲折横,半秋时节出山城。
飞仙一个花千朵,都署头衔太瘦生。
注释:云彩中的红色栏杆曲折横陈,是半秋时节从山城出来的。只有飞仙般的花千朵,都署着头衔太瘦生了。
赏析:崔恭人秋山访菊图,其四。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秋色、秋景,后两句写秋菊、菊花。诗人以“飞仙”喻指菊花,以“千朵”状其多,以“太瘦生”状其美,形象生动,别具一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给出的关键词的提示词的含义来判断正误。同时,赏析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要抓住关键词,切不可脱离诗作本身,要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展开想象。注意不要只答字面意思。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青牛老子庙”,指的是青牛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破晓”要求考生对整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点明诗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意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手法及效果。 第一联“破晓帘前望,园荒绿欲齐”,写诗人清晨起来在窗前看到园子里草木繁茂。“园荒”是说花园荒芜,而“绿欲齐”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联“春知来路阔
【注释】 巴里坤:唐代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一带。 公孙瓒(yuàn):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临岐(qí):临别。 潸然:流泪貌。先德:指前人的德行、功业。殊乡:远方,异乡。 穹庐(qióng lú):古代蒙古族人的毡帐。 牧泽羊:放牧羊群,泛指农耕。 荒寒:荒凉寒冷。一瓯(ōu)雪:一杯雪。一瓯为量词,用于酒类。 奠(diàn):祭奠,祭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的除夕夜所作
【注释】 圭峰山:即庐山。 太华三峰外:庐山在五老峰以外。太华三峰是庐山的三大主峰,因而得名。 兹峰亦削成:此峰也是削成而立。兹指这,此峰也。 空青无雾障:天空中没有云雾的障碍。 奇秀与云争:奇特的秀丽景色和云朵竞争。 直柏当胸出:笔直的柏树长在胸前。 初阳贴掌生:初升的太阳照在手上。 此江清到底:这里的江水清澈到底。 照影亦分明:倒影也清楚分明。 赏析: 首联“太华三峰外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译文:频频感叹寒冬的急促,哪还能再逢今日早晨。 - 关键词注释: - 寒序:指寒冷的季节。 - 那复:怎么能够。 - 兹晨:这个早晨。 - 值:遇到。 - 踟蹰:徘徊不前。 - 赏析:诗人在立春时节感慨时光飞逝,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他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迈进。 第2句:人意怜迟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 译文: 在郊外的别墅里,有十里远的树林,春天来临时,客人刚到。 楼上的人影显得消瘦,雨声也显得稀疏了。 虽然过了一年,但是书信依然在阅读,头发也一起梳理。 庾亮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却和这样的人一样,一起享用园里的蔬菜。
【注释】: 1. 初三花发槛:指农历三月初三,花发满院。 2. 初五月窥门:指农历五月,门帘微开。 3. 楼小难藏影:指高楼小楼,难以隐藏身影。 4. 帘重不隔魂:指帘子重重,但无法阻隔灵魂。 5. 蛛丝黏镜湿:蜘蛛丝粘在镜子上,镜子变得湿润。 6. 鼠泪滴灯昏:老鼠泪滴在灯上,使灯昏黄。 7. 笛忆参差响:笛声悠扬,仿佛回忆中的杂音。 8. 书摩宛转痕:书页摩挲,留下曲折的痕迹。 【赏析】:
晓色入深港,停桡问古原。 人稀杨柳密,村僻鹳鹅喧。 不雨思祈社,无年学灌园。 朝歌尔何意,隐隐度崇垣。 注释: - 晓色入深港:早晨的阳光照进深深的港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停桡:在河边停下船桨。 - 古原:古老的田野、原野,指代诗人所在地的地方。 - 人稀:人口稀少。 - 杨柳密:柳树茂密,形容春天的景象。 - 村僻:村庄偏僻,远离喧嚣。 - 鹳鹅喧:鹳和鹅在湖面上嬉戏的声音。 -
重来携幼弟,此别念衰亲。 山果纷相赠,溪茶采尚新。 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 倘复移家返,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重来携幼弟:再次回来时带上了小弟。 2. 山果纷相赠:山上的果实纷纷赠送给我们。 3. 溪茶采尚新:采集的溪边茶叶还很新鲜。 4. 封书因问叔:通过信封向叔叔打听情况。 5. 劝食尚依人:劝说弟弟吃些食物,仍然依赖别人。 6. 倘复移家返:如若再次搬迁回家。 7. 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白首吾宗叔:我年老的叔父。白首指老年,吾宗指我的家族。叔父是家中辈分较高的人,故称。 2. 黄眉入室姑:黄色眉毛的人,即妻子。入室姑指妻子。 3. 未嫌新礼简:不觉得礼节过于繁琐。新礼指新婚时的新礼节,简指简约、简单。 4. 记取旧名呼:记得以前如何称呼她。 5. 历寝书留几:在卧室里留下了书。历寝指卧室,书指书籍。 6. 开筵酒在壶:打开酒壶准备喝酒。开筵指宴饮
注释: 1. 题崔恭人秋山访菊图,其五:这是诗的序号和题目。崔恭人,即崔氏女,是唐玄宗的贵妃,也是诗人的妻子(或情人)之一。此诗为作者在崔氏女秋山访菊时所作。 2. 闲从卷里忆西州:闲从卷里忆西州,意谓闲暇之时,便想起遥远的西域。西州指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所在之地,这里泛指远方之地。 3. 零落羊昙感旧游:零落羊昙感旧游,意谓我思念那些远去的朋友,如同羊昙之死而怀念他的旧友一样。羊昙,即羊欣,字君亮
注释:年轻时谈诗有灵性,后来在书斋中请来客人。愿建造百本梅花屋,更展纱帷求教经文。 赏析:《题崔恭人秋山访菊图》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借咏崔氏女画的《秋山访菊图》,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首联“少日谈诗有性灵,后堂延客眼先青”,写诗人年轻时候谈诗有情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眼先青”形容崔氏女容貌端庄秀美。颔联“愿营百本梅花屋,更展纱帷乞授经”
酬钱上舍丙曜 其一 旧时门巷判西东,蜡屐常穿杨柳风。 占得云溪一湾渌,小楼都在水声中。 注释: 酬钱上舍丙曜,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谢钱上舍的诗作。钱上舍名丙曜,是诗人的朋友。 旧时门巷判西东,指过去居住在京城的时候,门巷方向不同,南北东西都分得很开。 蜡屐常穿杨柳风,形容诗人在春天里常常穿着用蜡涂过的鞋,行走在杨柳树下,享受着春风拂面。 占得云溪一湾渌,意思是说诗人已经占有了这个美丽的风景
我们来逐一解读这首诗的每个字、词句: 1. 飞瀑浑疑石上琴:瀑布的声音听起来像是石头上的琴声。飞瀑(飞流直下的瀑布)浑疑(似乎、仿佛)石上琴(如同琴声一般),描绘了一幅瀑布声如琴音的宁静画面。 2. 欲从何处更幽寻:想要在哪个地方去寻求更加幽静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深山幽静之地的向往和探寻欲望。 3. 空明一点灵山月: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如同灵山的月亮一样。空明(明朗
【注释】 ①题崔恭人秋山访菊图其二: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②簇蝶:簇拥着蝴蝶。③径斜:小路曲折。④却过小桥天路近:走过一座小桥,便到了天上的道路。⑤绝无人迹有飞鸦:这里用一个“人”字,形容了秋山中空寂无人的景色,也暗指诗人自己。⑥飞鸦:乌鸦,喻指诗人自己。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崔氏女在深秋时节,独自去山上寻访盛开的菊花,途中所见之景。全诗以写景为主
注释:幽静的窗户外,雨后青苔点点,我曾穿着蜡屐走过。 我自觉自己以前秋天的气息少,不跟随别人去探菊,只去探梅。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幽窗、青苔、蜡屐等景物,表现了秋天萧瑟的气氛和自己的孤寂心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后照应。 第一句“幽窗雨过点青苔”,描写了一幅秋日雨后幽窗的景象,通过雨后幽窗这一典型场景的描写,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第二句“蜡屐曾从响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