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红遍四山梁,初度欣看日正长。
十万貔貅齐下拜,凯歌声里庆传觞。

【注释】

平苗凯歌:指平定苗民叛乱的战歌。十章即寄福康安公相行营:指写给福康安的一封书信,共十首诗作。

其十:序数词“其”用于列举事物的一种格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第一”。

榴花:一种花卉名,夏季开花,花色红艳。

梁:山间平地。

初度:初次。

正长:正当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

貔貅(píxi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这里借指军队。

下拜:表示敬礼。

传觞(shāng):古代宴席上的一种礼节,举杯饮酒时,由主人先饮,然后依次传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在战胜叛乱后胜利凯旋的诗篇。全诗以“石榴花”为线索,从开篇写景,到中段抒情,再到结尾点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把将士们胜利归来时的欢欣鼓舞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榴花红遍四山梁”,写景生动传神,色彩艳丽。四山梁,指代边关所在的山脉。诗人用“红遍”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榴花的鲜艳和热烈。

次句“初度欣看日正长”,则转入抒情。初度是春天开始的意思,这里的“初度”是指将士们刚刚结束战斗,重返家园的喜悦。而“正长”指的是正午时分,阳光灿烂,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诗人巧妙地将“初度”与“正长”联系在一起,既表达了将士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又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十万貔貅齐下拜,凯歌声里庆传觞”,则是对全诗高潮部分的描绘。貔貅(píxiū)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象征着勇猛精进、威武不屈的精神。在这里,将士们以“齐下拜”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与尊敬,同时,也展现出他们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而“凯歌声里庆传觞”则进一步强调了胜利的喜悦。将士们在胜利的喜悦中举杯畅饮,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高远壮美,既有细腻入微的描写,又有宏大深远的描绘,充分展示了边塞将士们英勇善战、忠诚报国的伟大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