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楼空水榭荒,百年先已感沧桑。
早知身后名皆在,何必师生轧百场。

【注释】:

  1. 昆山:即昆山市,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因有昆曲的发源地之称。
  2. 徐司寇:指明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徐干学(号传是)。
  3. 乾学:这里指徐传是。
  4. 王司农:指明朝中叶著名诗人王鸿绪(号鸿绪)。
  5. 鸿绪:这里用典指王鸿绪。
  6. 旧事:指过去的事情。
  7. 率赋二绝句:即随意创作了两首诗。
  8. 其一:指第二首诗。
  9. 沧桑: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社会动乱。
  10. 身后名:死后的名声,指生前的名誉和地位。
  11. 轧百场:经过一百次的考试,形容科举制度中通过多次考试才能获得功名。
    【赏析】:
    首联:传是楼空水榭荒,百年先已感沧桑。
    这句诗的意思是“传是楼已经荒芜破败,水榭也荒废了”,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沧桑巨变的感慨。”传是楼”指的是昆山市内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它见证了昆山的历史变迁。”水榭荒”则描绘了水榭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昆山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昆山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沧桑巨变的感慨之情。
    颔联:早知身后名皆在,何必师生轧百场。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早知道身后的名声都在,又何必经历那么多的考试呢?”这里的“身后名”指的是生前的名誉和地位,而“师生轧百场”则是科举制度中考生必须经历的多次考试才能获得功名的过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于应试教育的反思。他明白,如果没有身后的名声,那么通过应试教育获得的功名又有何意义呢?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应试教育弊端的反思。
    尾联:全诗以传是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昆山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沧桑巨变的感慨;通过对比身后名与师生轧百场,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应试教育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