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如尘似梦看,残春曾此一停鞍。
能迎三十年前客,只有参天竹万竿。

【注释】

过水西渡:即《过水西渡》诗,作者不详。已作:已经作成。如尘似梦看:形容景色的优美,使人如同看到尘世中的事物一般,也像在梦中一样,迷迷糊糊地欣赏着。残春:指暮春时节。曾此:曾经。一:一次。停鞍:停下马来歇宿。三十年前客:三十年前曾到此作客的人。能迎:能够迎接。三十年前:三十年前的事。只有:只,仅仅。参天竹:高耸入云的竹子。万竿:许多根竹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客到西渡口时,看到一片绿竹依依的情状,想到与三十年前在此相会的故友。

全诗以“过水”二字为线索,首二句描写西渡口的景色。一个“过”字,既表现了送行者对远行的客人的关心,又表现出诗人自己送客的情意;一个“渡”字,则写出西渡口的地理位置。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形象,把西渡口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三、四句写送别的情事。诗人用“残春曾此一停鞍”一句,点出这是送别的季节,又是送别的地点,同时交代了送别的时间。而“残春”二字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色彩。“残春”和“一停鞍”两个词语的巧妙结合,使诗句显得更加委婉动人。

五、六句紧承前三句,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三十年前客”,指的是三十年前的故人,也是诗人的朋友。诗人用了一个“能迎”的动词,写出了朋友的远道而来,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朋友的热情欢迎。“只有参天竹万竿”,则是写眼前所见之景。这一句诗虽然看似平常,却暗含着深意。因为竹子长在山上,所以它才能长得这么高。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只有”两字作为主语,写出了竹子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送别诗写得非常优美动人。诗人通过对西渡口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惜别之情;通过送别故人的情节,展现了自己的友谊之情;通过写眼前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语言流畅,而且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