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尧禅舜亦家风,二十韶年作上公。
不见露台曾惜费,偏能全赐蜀山铜。
诗句释义:
《读史六十四首 其二十》:法尧禅舜亦家风,二十韶年作上公。不见露台曾惜费,偏能全赐蜀山铜。
译文:
如同尧和舜一样,法皇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在二十多岁时就登上了皇位。他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对宫殿的露台建筑感到吝啬,却能将全部财富赐予蜀山上的铜器。
关键词注释:
- 法尧禅舜(法皇):指古代中国的法皇,即皇帝,这里指的是继承家族传统的法皇。
- 二十韶年:形容时间短暂,如二十岁的韶华年华。
- 作上公: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 露台:宫殿中的露天平台或阳台。
- 全赐蜀山铜:将整个蜀山的铜器都赐予某人或某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统治方式。诗中以“法尧禅舜”作为开篇,暗示了作者希望效仿古代圣贤的政治典范——尧、舜这样的贤君。诗中也提到了“二十韶年”,意味着年轻有为,正值青春年华。诗人通过对比露台的建筑和蜀山铜器的赏赐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不吝啬于国家资源和财富,愿意将这些财富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建设,而不是个人享乐。这种政治理念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于公正分配社会财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