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头明月来,长径一千尺。
非比青松枝,欹斜不能直。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夜起 **
- 译文:“深夜醒来。”
- 塔头明月来,长径一千尺。
- 注释:“明月”指的是月光,这里指月亮照亮了塔的顶端。“塔头”是指塔的顶部,通常用于形容高大或突出的结构。“明月来”意味着月亮从天空中照耀下来。“长径一千尺”形容道路非常长,仿佛有一千尺那么远。这可能象征着一种孤独或者遥远的景象。
- 赏析:通过描绘月光照在塔头的景象,表达了夜晚的静谧和深远。同时,使用夸张的数字(一千尺)来强调距离之远,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非比青松枝,欹斜不能直。
- 注释:“青松枝”指青松树的枝条,常用来比喻正直、坚韧。“欹斜”是倾斜的意思,用来形容不自然或者弯曲的状态。“不能直”意味着无法恢复原有的直挺状态。
- 赏析:这里的“非比青松枝”表明月光照耀下的塔顶并不符合人们对于青松枝条的固有印象——即它们总是保持直挺和坚硬。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独特而深刻的印象。
完整诗句及翻译:
夜深人静时,塔顶的明月洒下清辉,仿佛它的长度有一千尺那般遥远。月光之下的塔头并非青松那样直立、坚硬,而是略显倾斜,失去了往日的直挺和坚定。
关键词注释与赏析:
- “夜深人静时”:这个短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沉思的氛围。
- “塔头”:特指高耸入云的塔楼或塔尖,这里用来形象化地表达某种高耸或者突出的事物。
- “明月”:通常指明亮的月光,这里象征着希望、清明或美丽的景象。
- “长径”:形容一条很长的道路或空间,这里可能是比喻性的,用以说明某物的广阔或漫长性质。
- “青松枝”:常绿乔木,代表坚强和正直。但在这里,由于“欹斜”的描述,似乎暗示着某种脆弱或不完美。
赏析简述: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月亮与塔顶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越常规的自然美和哲理。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同时,通过对青松与塔头的比较,传达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反思。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引人深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