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提戈海上回,儒风早喜被江陔。
年名不改唐天祐,国士能容罗秀才。
使宅例皆除草创,陌头歌已报花开。
门材百世犹全盛,时有文孙握节来。
【诗句】
跃马提戈海上回,儒风早喜被江陔。
年名不改唐天祐,国士能容罗秀才。
使宅例皆除草创,陌头歌已报花开。
门材百世犹全盛,时有文孙握节来。
【译文】
骑马提戈在海上归来,早年就喜好儒学之风。
年名未改,却依然保持着唐朝天佑年间的荣光。
国家之士能够容纳罗秀才这样的人才。
使宅例都去除杂草开创新的局面,路边唱歌的童子已经报告着花儿开放。
家道百代都保持兴旺,时常有文雅的后代执掌节杖而来。
【注释】
- 跃马提戈:骑马提戈,形容凯旋而归的景象。
- 儒风:儒家的风气,这里指文人的气质和风度。
- 唐天祐:唐朝时期的天佑年间,即公元804年至805年。
- 国士:国家之才,这里指的是能够赏识并重用人才的人。
- 罗秀才:指罗贯中(字本初),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作家。
- 使宅:指官府的府第或官邸。
- 草创:开始建立或初步规划。
- 陌头:田间小路。
- 文孙:指文采斐然的子孙。
- 握节来:手握节杖,表示掌握权力或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表忠观拜钱武肃王像二首之一。诗人通过描绘钱武肃王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对这位国家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既有对钱武肃王军事才能和治理成就的赞扬,也体现了诗人对他人格魅力和治国理念的认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钱武肃王的赞颂,寄托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