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削峰峦得未曾,峭厓马上却肩承。
山泉围郭绿三里,村树接天红一层。
远道书来春正半,小楼人去月初升。
商量欲待寻巢燕,齐卷疏帘唤上灯。

【注释】

春分日:春分时节。扺(wǔ)安平行馆:即安平馆,在今山东省安邱县西南,临淄郡的治所。行馆:行旅途中的馆舍。

清削(xiāo quē)峰峦:指山势高耸、峰峦重叠的景象。得未曾:意为不曾见过。峭厓:陡峻的山崖。却肩承:形容山崖陡峭,仿佛是人肩上扛起的样子。

三里:指距离不远的十里。绿:形容词,指绿色,也形容水色碧绿。层:层层叠叠。

书来:书信来到。人去:人已离去。商量:商讨;商议。欲待:想要等到。巢燕:筑巢于燕窠里的燕子。齐卷:一齐收起。疏帘:薄纱窗帘。唤上灯:让灯光照进屋内。

【译文】

清削的山峰不曾见到,陡峻的崖壁好像一个人肩上扛着。山泉环绕城郭流淌,像绿色的波浪;村树接天边,红彤彤一片。从远方来信说春天已经过了一半,小楼的人已经走了,月亮还未升起。商议着等到寻巢燕回来,一起收起薄纱窗帘点上灯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首联写山峦高耸,突兀入云,诗人置身其下,仰视苍莽群峰,只见它们巍峨耸立,直插云霄,而那悬崖峭壁则似一人背负。这两句写景极富立体感,用“得未曾”一词,既表现出诗人对眼前奇景的惊异之情,更表明他对登临览胜之乐的欣赏之心。

颔联描写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山泉从城郭中流过,形成一串串绿色珠串,而远处村落上的树木,与天空相接,宛如一片片红色云霞。这两句以“围郭”“接天”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中山水相依、浑然一体的壮美景观。同时,通过对颜色的渲染,又使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颈联写友人的来信和自己的离别。诗人收到远方朋友的书信时,正逢春天的暮春时分,而此时自己却不得不离开这个美丽的故乡,独自一人踏上了归途。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朋友们在安平馆中相聚的情形,大家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商量着如何迎接春天的到来。最后,他们决定点亮灯火,照亮归途,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首联写山峦高耸,突兀入云,诗人置身其下,仰视苍莽群峰,只见它们巍峨耸立,直插云霄,而那悬崖峭壁则似一人背负。这两句写景极富立体感,用“得未曾”一词,既表现出诗人对眼前奇景的惊异之情,更表明他对登临览胜之乐的欣赏之心。

颔联描写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山泉从城郭中流过,形成一串串绿色珠串,而远处村落上的树木,与天空相接,宛如一片片红色云霞。这两句以“围郭”“接天”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中山水相依、浑然一体的壮美景观。同时,通过对颜色的渲染,又使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颈联写友人的来信和自己的离别。诗人收到远方朋友的书信时,正逢春天的暮春时分,而此时自己却不得不离开这个美丽的故乡,独自一人踏上了归途。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朋友们在安平馆中相聚的情形,大家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商量着如何迎接春天的到来。最后,他们决定点亮灯火,照亮归途,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