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儿童送远行,荒祠重到转欹倾。
金环倘识生前事,石碣谁争死后名。
偶尔折肱成素志,居然垂瘿戮遗氓。
何如祇学山公饮,日日高阳未解酲。

诗句解读与赏析:

羊杜祠

  • 这首诗的首句“拍手儿童送远行”,描绘出一幅儿童们挥动双手,送别行者离开的画面,充满了离别的氛围。这里的“拍手”不仅是动作的描述,也寓意着告别时的不舍和留恋。
  • “荒祠重到转欹倾”表达了诗人对旧地的怀念及再次探访时的情感纠葛。这里的“荒祠”指的是已废弃不再使用的祠堂,而“重到”则强调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情感。诗人在重访时发现祠堂因时间久远而发生了倾斜,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改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动荡不安和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

金环倘识生前事

  • 这句诗中,“金环”可能象征着昔日辉煌或某种重要的物品。如果这些金环能够识别出过去发生的事,那么它们可能会勾起关于过去的回忆,也可能反映出作者对过去的某些事情仍怀有深刻的记忆或感慨。
  • “石碣谁争死后名”则表达了一种对比:石碑上镌刻的文字是为了纪念逝者的成就和名誉,而当这些石碑被立下时,它们并不知晓自己将见证多少生者的故事,因此它们对于生死的界限感到困惑。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以及人们在生与死之间的迷茫和无奈。

偶尔折肱成素志

  • 此句中的“折肱”比喻经历了困难或挫折,但最终将这些困难转化为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或目标。而“成素志”意味着这种转变是明确的,且具有长远的意义。它表明,尽管面对挑战,人们仍然可以坚守初心,不为外界所动摇。
  • “居然垂瘿戮遗氓”通过“垂瘿”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即使个体遭受不幸(如身体上的伤害),也能通过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困难。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体现,即为了更大的集体利益或个人的理想,愿意牺牲个人的利益。

何如祇学山公饮

  • 最后一句“何如祇学山公饮”,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选择:是像山涛一样饮酒自娱(山涛为晋朝名臣,以清高著称),还是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享受自然生活?这里既反映了诗人对古代贤达生活态度的思考,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追求。
  • “日日高阳未解酲”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亲近自然。这里的“高阳”可能指代高远的境界或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而“未解酲”则表示陶渊明虽然远离了政治的纷扰,但内心深处的酒瘾仍未完全戒除。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向往。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羊杜祠的描写,结合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悟,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得与失、苦与乐,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