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寺里看花日,我后诸君祇百年。
见说雪公疑古佛,却惊梅干亦飞仙。
马蹄声冷春三月,鸿爪泥留尺五天。
莫哂阿侬题卷末,后来应又作前贤。
【注释】
法学士:官名,明清两代为太常寺少卿。康熙巳未:康熙三十六年。
鸿博:科举考试中选的官员,这里泛指进士。
雪公:指徐嘉炎,崇效寺雪公房的主人。
崇效寺:在南京钟山之阳,明初建,后毁,清代重建。
探梅诗册:指徐嘉炎等进士写的《探梅诗》。
法学士:即法海法师,以康熙己未(四十一年)进士。
枣花寺:在南京钟山之西。
我后诸君:我以后的朋友们,指法海、徐嘉炎等进士。
百年:一百岁。
古佛: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
飞仙:道教语,指成仙。
马蹄声冷春三月:踏春时节,马蹄声声,寒气逼人。
鸿爪泥留尺五天:大雁南飞留下的爪印,泥土已经干结了,可见春天已过,时值三月末。
阿侬题卷末,后来应又作前贤:你在我的诗卷末尾留下你的诗句,将来的人应该要向你学习。
【赏析】
这首诗写于法海法师任太常寺少卿期间,是法海法师应太学生徐嘉炎、张元济等人所请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与法海法师、徐嘉炎等人的交往,对法海法师的才情、人品和诗歌才华表示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枣花寺里看花日,我后诸君祇百年”。诗人在枣花寺里观赏着美丽的花景,想起了法海法师、徐嘉炎等人的未来,希望他们能像那些梅花一样高洁坚韧,活到百岁高龄。
颔联“见说雪公疑古佛,却惊梅干亦飞仙”。诗人听说雪公(指徐嘉炎)有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不禁感叹他的超凡脱俗;同时,看到梅花枝干挺拔如飞仙,也让人惊叹不已。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法海法师、徐嘉炎等人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颈联“马蹄声冷春三月,鸿爪泥留尺五天”。诗人描绘了一幅马蹄声声、春意正浓的画面,同时用“鸿爪”来比喻那些曾经来过此地的大雁留下的踪迹。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魅力。
尾联“莫哂阿侬题卷末,后来应又作前贤”。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诗歌只是一时的感想,不应嘲笑别人的作品;同时希望后人能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前贤的典范。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的谦虚谨慎,也表达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崇高理想。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诗意和哲理;通过对法海法师、徐嘉炎等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