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碾轻车出凤城,东风暖到子规声。
一官偶得常疑梦,万里能归岂好名。
细咏白华真乐事,便言昼锦亦人情。
回鞭忽下怜才泪,八百孤寒羡此行。
【诗句】
小碾轻车出凤城,东风暖到子规声。
一官偶得常疑梦,万里能归岂好名。
细咏白华真乐事,便言昼锦亦人情。
回鞭忽下怜才泪,八百孤寒羡此行。
【译文】
在凤凰城的一座精巧的碾子里,我轻快地骑着小车出发了。春风拂过,温暖了整个城市,更吹响了子规的歌声。我在官场上偶然得到一次休假的机会,心情激动,仿佛回到了梦中。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只要能回到家乡,又何尝不是好事?细细品味着《诗经》中的《白华》,这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人们总是说,穿着华丽的衣服,享受荣华富贵是一种人的本性。但现在,我只能带着对贤才的同情,默默地掉下眼泪。看到那些孤独寒冷的人羡慕我的这次旅行,我也感到有些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同年问陶乞假归蜀时所作。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凤城出行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和对于贤才的关爱。
首句“小碾轻车出凤城”,描绘了诗人出行的场景。小碾和轻车都是当时文人雅士常用的交通工具,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地位。凤凰城则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这里的风景美丽,人文荟萃,是诗人向往的地方。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出行的舒适和惬意,也预示着诗人即将开始新的仕途。
第二句“东风暖到子规声”,则是对诗人心境的一种描绘。子规鸟是春天的象征,它的叫声常常被用来代表春天的到来。而东风则象征着温暖和生机。诗人在这里将这两者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激动和不安。他在官场上偶然得到一次休假的机会,心情激动,仿佛回到了梦中。
第三句“一官偶得常疑梦”,则是对诗人心境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在官场上虽然得到了一次机会,但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束缚。他怀疑这一切是否只是一场梦,这种疑惑和不安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四句“万里能归岂好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名誉的看法。他认为,即使能够离开这个职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名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真实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第五句“细咏白华真乐事,便言昼锦亦人情”,则是对《诗经》中《白华》的解读。诗人认为,细细品读《诗经》中的《白华》,是一件真正快乐的事情。这是因为《白华》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人们总是说,穿着华丽的衣服,享受荣华富贵是一种人的本性。但现在,我只能带着对贤才的同情,默默地掉下眼泪。看到那些孤独寒冷的人羡慕我的这次旅行,我也感到有些羞愧。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真实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回鞭忽下怜才泪,八百孤寒羡此行”,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停下了马鞭,心中充满了怜悯之情。他看着那些孤独冷寂的人们,感到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感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多么的曲折和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