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颍东西颂宰官,一麾出守又江干。
鱼头参政家声古,鹤背仙人鬓影寒。
秋老茱萸先酿酒,衙荒苜蓿罢堆盘。
升沉中外谁能记,仍作龙华会上看。
【注释】扺:抵达,到达。鲁太守铨:指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汝颍:汝水与颖水,在河南境内合流后称为颍河,汝颍即指颍州。颂宰官:歌颂当官的。一麾:古代一种用羽毛做的仪仗,引申为官印。江干:长江之滨,指鲁肃被贬到东城(今安徽和县)时。鱼头参政:比喻鲁肃像张良那样辅佐汉高祖刘邦治理国家。鱼头,《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以鱼腹书”,即以鱼腹装进的帛书授给刘邦。参政,辅助执政大臣。家声古:指辅佐汉高祖建立汉朝的功劳。鹤背仙人:指鲁肃。《世说新语·排调篇》载:“谢玄得王敬康自代还,问曰:‘卿何以都不复作卿主?’答曰:‘已许刘真长,故去’云:‘卿复故所赋那!’谢曰:‘卿故似比目鱼,宁复为鸳鸯?’”此处化用其意。鬓影寒:形容年老色衰。秋老:《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七月亨葵及菽,食我田父。”这里借指秋天来临。茱萸:一种香草,有驱虫避疫的作用。酿酒:把茱萸晒干,捣碎成汁,用来酿制酒。苜蓿:一种植物,可做菜吃。堆盘:指将苜蓿做成菜肴摆上餐桌。升沉:仕途进退。中外:朝廷内外,这里泛指朝中官员。龙华会上看:指神仙们聚在一起观看的集会。
译文:
汝水、颍水的流域赞美着你的宰官政绩,你一挥羽扇出使江东又来到长江之滨。你辅佐汉朝开国皇帝治理国家的业绩千古流传,如同鹤背般高峻的你如今鬓发斑白。秋风萧瑟,先制作茱萸酒来迎接重阳时节;衙门荒凉,不再堆积苜蓿作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你一生的荣辱升迁谁能知晓啊,仍旧要等到神仙们在一起聚会的那一天才能看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鲁肃在贬谪东城之后写给他的好友范元长的。全诗四句,首三句赞美鲁肃的政治功绩,尾句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年轻时随兄长鲁肃游历四方,后来在孙权手下担任过重要的职务。这首诗的前两联对鲁肃的功绩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其中“一麾出守又江干”一句中的“一麾”是指古代一种用于仪仗的羽毛,这里借指鲁肃的官印,意思是说鲁肃刚刚出使江东,就被贬到了长江之畔。这里的“江干”指的是长江边上,也是鲁肃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所在地。这句诗通过“一麾出守又江干”表达了诗人对鲁肃的赞美之情。而“鱼头参政家声古”则是说鲁肃辅佐汉朝开国皇帝治理国家的业绩千古流传,如同鲤鱼头上的鱼鳍一样高峻。这里的“家声古”是指鲁肃辅佐汉朝开国皇帝治理国家的业绩非常出色,而且被后人传颂不绝。
第三联中“秋老茱萸先酿酒”“衙荒苜蓿罢堆盘”两句则描绘了鲁肃在贬谪期间的生活状态。其中“秋老”是指在秋天到来的时候,而“酿”、“罢堆”则分别表示酿造茱萸酒以及停止摆放苜蓿作为菜肴。这里的“茱萸”是一种具有辟邪作用的中草药,而“苜蓿”是一种可做菜吃的草本植物。这两句诗通过“秋老”和“罢堆”两个词汇,生动地描绘了鲁肃在官场上受到打击后的凄凉生活状态。而“秋老”和“罢堆”这两个词汇也暗示了鲁肃晚年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升沉中外谁能记,仍作龙华会上看”则表达了诗人对鲁肃的祝愿和感慨。其中“升沉中外谁能记”指的是在朝廷内外,谁能够记得住鲁肃的政绩和贡献呢?这里的“升沉”是指仕途的高低起伏,而“龙华会上看”则是指神仙们在一起聚会观看的场景。这句诗通过“升沉中外谁能记”表达了诗人对鲁肃的惋惜之情,同时“仍作龙华会上看”则寄托了诗人对鲁肃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对鲁肃政治功绩的赞美以及对他在官场上遭受打击后的凄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鲁肃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他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