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分池馆枕汀洲,花外才停唤雨鸠。
修到红颜仍有福,开从绿野不知愁。
吹香帘下频牵梦,照影波中亦并头。
倘仿徐熙图没骨,焉支山下我曾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十八日诣延芳书屋看牡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别分池馆枕汀洲,花外才停唤雨鸠。
注释1:分,分开。池馆,指园林中的池塘和亭子。枕,靠着。汀洲,水中的小沙洲。唤雨鸠,比喻春天的燕子。
赏析:第一句写诗人在延芳书屋附近观赏牡丹,看到花开得正盛,春燕也来助兴。
修到红颜仍有福,开从绿野不知愁。
注释2:修,修炼、保养。红颜,指美丽的女子。有福,有福气。愁,忧愁。绿野,指广阔的田野。不知愁,指心情愉悦无忧。
赏析:第二句诗中,诗人认为,即使是美丽的女子也需要保养才能保持青春永驻,而牡丹的盛开也是因为它生长在绿野之中,所以不会感到愁苦。
吹香帘下频牵梦,照影波中亦并头。
注释3:吹香,形容花香四溢。帘下,指窗帘下垂的地方。频,频繁。牵梦,牵动梦境。照影,形容水面反射出的影子。亦并头,指同时出现。
赏析:第三句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花香飘散、帘下频频牵起梦境的场景,表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香气令人陶醉。同时,牡丹在水面上的影子也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倘仿徐熙图没骨,焉支山下我曾游。
注释4:仿,模仿、学习。徐熙,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擅长写生。没骨,即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直接用颜色渲染的艺术手法。焉支山,古代西域地名,位于今新疆天山山脉一带。
赏析:最后一句诗中,诗人提到了自己曾学习过徐熙的画法,并在焉支山下游览过。这表明诗人在艺术创作上受到了前人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