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飞泉合,鱼龙欲上天。
戍楼何处在,野水忽无边。
径仄花迷眼,厓倾棘刺肩。
夜程犹十里,愁绝马难前。
革拨塘遇急雨
百道飞泉合,鱼龙欲上天。
戍楼何处在,野水忽无边。
径仄花迷眼,厓倾棘刺肩。
夜程犹十里,愁绝马难前。
译文:
革拨塘遇到急雨,百道飞泉汇聚,鱼儿和龙想要飞升到天空。
戍楼在哪里?野水突然变得无边无际。
小径曲折难行,花朵遮住了我的视线,崖壁倾斜我需要用力才能攀上。
夜晚的行程还有十里,让我感到无比的忧愁和恐惧,难以前行。
注释:
- 革拨塘: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
- 百道飞泉合:形容瀑布很多,汇合在一起,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 鱼龙欲上天:鱼龙被急流冲得快要飞起来,形象描绘了急流湍急的场景。
- 戍楼何处在:戍楼是指边防哨所,可能暗示着战火连天的边关景象。
- 野水忽无边:野水指未被开发的水源,无边可能意味着水源辽阔,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径仄花迷眼:小路弯曲狭窄,花朵遮挡住视线,使得前行更加困难。
- 厓倾棘刺肩:崖壁陡峭,荆棘丛生,需要费力攀援,增加了旅途的艰辛。
- 夜程犹十里:夜晚的行程还有十里路,说明距离遥远,增加了旅途的难度。
- 愁绝马难前:极度的忧虑和恐惧,以至于连马匹都难以前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悲凉的水墨山水图。首句“革拨塘遇急雨”便勾勒出一副急流飞瀑、气势磅礴的画面。接下来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高谷深、道路蜿蜒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其中艰难前行的情态。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百道飞泉合”、“鱼龙欲上天”,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后四句则转向对旅途艰难的描绘。“径仄花迷眼”和“厓倾棘刺肩”等诗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既宽广又险峻的世界之中。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旅程的恐惧与忧虑,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深刻的人文情感的投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