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疑无影,亭亭物外斜。
祇宜将晓月,衬此欲开花。
飞瀑空相照,幽禽静不哗。
阑干两三曲,何处着春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一、晓起看梨花
这句描述了作者在早晨醒来后,看到窗外盛开的梨花,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梨花的白,仿佛是纯净无暇的,没有一丝杂质。而那斜倚在亭子里的梨树,更是显得生机勃勃,仿佛是自然界的一股清流。
二、一白疑无影
这里的“一白”指的是梨花的白色,而“疑无影”则形容了梨花的洁白无瑕,仿佛是天空中的白云。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洁白的花海之中。
三、亭亭物外斜
这里的“亭亭”形容了梨花的姿态,既有亭台楼阁般的优雅,又有山峦叠嶂般的挺拔。而“物外”则是指梨花生长的环境,是在大自然中自由生长,不受拘束的。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梨花的自由与独立。
四、祇宜将晓月
这里的“祇宜”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最适合、最应该的意思。而“晓月”则是夜晚的月亮,这里用来比喻梨花的美丽。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梨花的美丽与坚韧。
五、衬此欲开花
这里的“衬此”是形容词,用来形容梨花的衬托作用。而“欲开花”则是指梨花即将开放的状态,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梨花的生命力与希望。
六、飞瀑空相照
这句描绘了梨花周围的环境,瀑布从高处流淌下来,与梨花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飞瀑”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的动态美,而“空相照”则暗示了梨花与瀑布的和谐共生。
七、幽禽静不哗
这句描绘了周围的鸟儿,它们静静地栖息在树枝上,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里的“幽禽”形象地描绘出了鸟儿的安静与宁静,而“静不哗”则强调了鸟儿的平和与从容。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八、阑干两三曲
这句描绘了栏杆的形状,它弯曲曲折,如同一条优美的曲线。这里的“阑干”形象地描绘出了栏杆的形态,而“两三曲”则暗示了栏杆的复杂与丰富。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栏杆的艺术美。
九、何处着春华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这里的“春华”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美好,而“何处着”则询问着春天在哪里,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是那么地突然与珍贵。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与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梨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人通过对梨花的白、亭亭、物外、晓月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飞瀑、幽禽、阑干等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春天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