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迎神鼓,惊从枕上来。
最怜新节序,须觅好地台。
鸟逐吟声啭,花同笑靥开。
儿童漫相诧,廿载客初回。
清明日早起,
一片迎神鼓,惊从枕上来。
最怜新节序,须觅好地台。
鸟逐吟声啭,花同笑靥开。
儿童漫相诧,廿载客初回。
翻译:
清明时节天刚亮就起床,
一阵阵鼓声传来惊醒了我。
我特别喜爱这个崭新的日子,
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祭祀场所。
鸟儿随着我的歌声欢快地唱着,
花儿也和我一起绽放出笑容。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问我怎么回来了,
我已经离开这里二十多年了。
一片迎神鼓,惊从枕上来。
最怜新节序,须觅好地台。
鸟逐吟声啭,花同笑靥开。
儿童漫相诧,廿载客初回。
清明日早起,
一片迎神鼓,惊从枕上来。
最怜新节序,须觅好地台。
鸟逐吟声啭,花同笑靥开。
儿童漫相诧,廿载客初回。
翻译:
清明时节天刚亮就起床,
一阵阵鼓声传来惊醒了我。
我特别喜爱这个崭新的日子,
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祭祀场所。
鸟儿随着我的歌声欢快地唱着,
花儿也和我一起绽放出笑容。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问我怎么回来了,
我已经离开这里二十多年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给出的关键词的提示词的含义来判断正误。同时,赏析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要抓住关键词,切不可脱离诗作本身,要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展开想象。注意不要只答字面意思。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青牛老子庙”,指的是青牛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破晓”要求考生对整首诗进行赏析,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最后点明诗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等。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诗意和思想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手法及效果。 第一联“破晓帘前望,园荒绿欲齐”,写诗人清晨起来在窗前看到园子里草木繁茂。“园荒”是说花园荒芜,而“绿欲齐”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联“春知来路阔
【注释】 巴里坤:唐代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一带。 公孙瓒(yuàn):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临岐(qí):临别。 潸然:流泪貌。先德:指前人的德行、功业。殊乡:远方,异乡。 穹庐(qióng lú):古代蒙古族人的毡帐。 牧泽羊:放牧羊群,泛指农耕。 荒寒:荒凉寒冷。一瓯(ōu)雪:一杯雪。一瓯为量词,用于酒类。 奠(diàn):祭奠,祭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的除夕夜所作
【注释】 圭峰山:即庐山。 太华三峰外:庐山在五老峰以外。太华三峰是庐山的三大主峰,因而得名。 兹峰亦削成:此峰也是削成而立。兹指这,此峰也。 空青无雾障:天空中没有云雾的障碍。 奇秀与云争:奇特的秀丽景色和云朵竞争。 直柏当胸出:笔直的柏树长在胸前。 初阳贴掌生:初升的太阳照在手上。 此江清到底:这里的江水清澈到底。 照影亦分明:倒影也清楚分明。 赏析: 首联“太华三峰外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译文:频频感叹寒冬的急促,哪还能再逢今日早晨。 - 关键词注释: - 寒序:指寒冷的季节。 - 那复:怎么能够。 - 兹晨:这个早晨。 - 值:遇到。 - 踟蹰:徘徊不前。 - 赏析:诗人在立春时节感慨时光飞逝,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他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只能在原地徘徊,无法向前迈进。 第2句:人意怜迟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园居》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 十里巢营树,春深客到初。 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 译文: 在郊外的别墅里,有十里远的树林,春天来临时,客人刚到。 楼上的人影显得消瘦,雨声也显得稀疏了。 虽然过了一年,但是书信依然在阅读,头发也一起梳理。 庾亮的生活很贫困,我们却和这样的人一样,一起享用园里的蔬菜。
【注释】: 1. 初三花发槛:指农历三月初三,花发满院。 2. 初五月窥门:指农历五月,门帘微开。 3. 楼小难藏影:指高楼小楼,难以隐藏身影。 4. 帘重不隔魂:指帘子重重,但无法阻隔灵魂。 5. 蛛丝黏镜湿:蜘蛛丝粘在镜子上,镜子变得湿润。 6. 鼠泪滴灯昏:老鼠泪滴在灯上,使灯昏黄。 7. 笛忆参差响:笛声悠扬,仿佛回忆中的杂音。 8. 书摩宛转痕:书页摩挲,留下曲折的痕迹。 【赏析】:
晓色入深港,停桡问古原。 人稀杨柳密,村僻鹳鹅喧。 不雨思祈社,无年学灌园。 朝歌尔何意,隐隐度崇垣。 注释: - 晓色入深港:早晨的阳光照进深深的港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停桡:在河边停下船桨。 - 古原:古老的田野、原野,指代诗人所在地的地方。 - 人稀:人口稀少。 - 杨柳密:柳树茂密,形容春天的景象。 - 村僻:村庄偏僻,远离喧嚣。 - 鹳鹅喧:鹳和鹅在湖面上嬉戏的声音。 -
重来携幼弟,此别念衰亲。 山果纷相赠,溪茶采尚新。 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 倘复移家返,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重来携幼弟:再次回来时带上了小弟。 2. 山果纷相赠:山上的果实纷纷赠送给我们。 3. 溪茶采尚新:采集的溪边茶叶还很新鲜。 4. 封书因问叔:通过信封向叔叔打听情况。 5. 劝食尚依人:劝说弟弟吃些食物,仍然依赖别人。 6. 倘复移家返:如若再次搬迁回家。 7. 应知未厌贫
注释: 1. 白首吾宗叔:我年老的叔父。白首指老年,吾宗指我的家族。叔父是家中辈分较高的人,故称。 2. 黄眉入室姑:黄色眉毛的人,即妻子。入室姑指妻子。 3. 未嫌新礼简:不觉得礼节过于繁琐。新礼指新婚时的新礼节,简指简约、简单。 4. 记取旧名呼:记得以前如何称呼她。 5. 历寝书留几:在卧室里留下了书。历寝指卧室,书指书籍。 6. 开筵酒在壶:打开酒壶准备喝酒。开筵指宴饮
【注释】颜大令:即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崇矩:名崇矩。明杨忠悯:名杨廷和,明代政治家。公:指颜真卿。二律:指《颜真卿书自述》中的第一、二两律诗。其一:第一首。 【赏析】这是一首七律,是作者在得知友人杨忠悯被贬的消息后写给他的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心与安慰。 “不与头俱碎,惟馀石一拳。”颜真卿曾遭陷害,被贬为道州司马,但依然不改其志,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注释】 却忆明中叶:回忆起明朝中叶。 权奸盗国章:指明代的奸臣严嵩,以权谋篡夺政权。 几人关气运: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有关。 此石阅沧桑:这石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沧桑变化。 尚有朱丹色:还有红色的痕迹。 弥争日月光:依然在与日月争辉。 危涂如借佩:在险峻的道路上就像借来佩带。 螭魅尔何藏:你们又躲到哪里去了?螭是龙的一种,古代传说中蛟龙有角能辟水,称为“螭”,这里比喻奸佞之人。 赏析:
【注释】 廿三日沈广文元辂招饮饯春:廿三日,即农历二月初三;沈广文,名景翼,字元辂;饯春,送别春天。 苜蓿盘虽旧,樱桃宴已新:尽管苜蓿的盘里食物还是老样子,但是樱桃宴已经换了新的。 歌仍呼赵鬼,论早薄钱神:仍然在唱歌,仍然在谈论钱财(赵钱)。 半夜乍升月,五更犹是春:半夜忽然升起了月亮,凌晨五点仍然是春天的气息。 更欣时雨足,归路洗街尘:更高兴的是雨水充足,归路上洗掉了尘土。 【赏析】
【注释】 二月二日独行至城东北谒土神祠几遍回途至玉梅桥观社火作二首 其二: 土风今已变,社日胜元宵。 草绿乌衣巷,花明朱雀桥。 满堤喧画鼓,隔院唤饧箫。 聊复行歌去,城东有酒标。 赏析: “土风今已变,社日胜元宵。”此句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今日风俗的变化。从字面上看,作者在写“土风”已经改变,其实质是说今天的风俗已经超越了元宵节的喜庆,更胜一筹。 “草绿乌衣巷,花明朱雀桥。”此句中
【注释】 二月二日独行至城东北谒土神祠几遍回途至玉梅桥观社火作二首其一 (1)巷南行已遍,巷北此重经。 (2)一阵社公雨,三层云母屏。 (3)水心初漾白,柳眼乍回青。 (4)绝忆年时事,斜桥且暂停。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于诗人在二月二日游览玉梅桥,观赏社火之后。 前两句“巷南行已遍,巷北此重经”,是说在南街和东街走了一圈,又从北街经过一次。“巷”指街道,“重经”即重新经过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给出的关键词的提示词的含义来判断正误。同时,赏析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要抓住关键词,切不可脱离诗作本身,要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展开想象。注意不要只答字面意思。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青牛老子庙”,指的是青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