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许为越石父脱骖,在昔德音何敢忘;
明知如范文子祈死,从今危局更谁支。
【注释】
挽张之洞联:挽联,指哀悼死者的对联。张之洞(1837-1909),字季直,号香涛,湖南长沙人,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任两广总督,封一等男爵。曾为越国大夫石父,故以“为越石父脱骖”作比喻;明知范文子祈死之事,故以“文祈死”作比喻。
【译文】
我曾经说过要像越国的石父那样,为他解脱骖马之难;当年德音犹在,何敢忘怀?
我也知道像范文子那样的大臣,请求以死报国,从今以后,危局更需依靠谁来支撑?
【赏析】
此篇挽联是作者为张之洞所撰,上联以石父喻之,下联以文子比之,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深深怀念之情。
“曾许为越石父脱骖”,意为我曾说过要像越国的石父一样,为他解脱骖马之难。石父,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著名政治家。他曾在越国担任大夫,后隐居于江湖之中。据说,有一次,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大业,需要范蠡出谋划策,于是亲自请他出山。然而,范蠡却拒绝了,因为他深知越王勾践的性格和为人。最后,他决定离开越国,到别国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在昔德音何敢忘?”意为当年你留下的好名声,我怎么敢忘记呢?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深深怀念之情。张之洞曾在清朝末年担任过两广总督等重要职务,其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让后人为之敬仰。
“明知如范文子祈死”,意为我知道就像文仲那样请求以死报国。文仲,即文种,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大臣。他在辅佐楚庄王期间,曾经三次提出请求以死来报效国家。然而,他的请求都被楚庄王婉拒了。尽管如此,文种仍然坚持忠诚于国家,最终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今危局更谁支?”意为从今以后,危局更需依靠谁来支撑?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之情。当时,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张之洞作为清朝的重要大臣之一,其能力和才干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作者希望张之洞能够继续为国家分忧解难,共同度过这个难关。
整首挽联通过描绘历史典故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深切缅怀和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作为晚清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