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注释:
逃却高名远俗尘,披裘泽畔独垂纶。
千秋一个刘文叔,记得微时有故人。
逃却:逃避;高名:高尚的名声,这里指高官厚禄;远俗尘:远离世俗的纷扰;披裘:穿着皮衣,这里指隐士的装束;泽畔:泽边,指汉高祖刘邦在沛城东南面的一个水泽旁钓鱼的故事。
千秋:形容时间长,这里指很久;刘文叔: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字玄德),他曾在徐州称帝,号“刘玄德”。
微时:年轻时;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刘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人的诗,作者以刘备为背景,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友情的怀念。
第一句“逃却高名远俗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他不愿追求高官厚禄,而是选择隐退江湖,远离世俗的纷扰。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刘备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二句“披裘泽畔独垂纶”,描绘了刘备在泽畔垂钓的场景。这里的“垂纶”指的是钓鱼,而“披裘”则是指穿着皮衣。这两句诗通过对刘备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淡泊名利的品格。
第三句“千秋一个刘文叔”,是对刘备的评价和赞美。他认为刘备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他却有着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质,可以与历史上的伟人相提并论。
第四句“记得微时有故人”,则是对刘备年轻时的回忆和思念。诗人回想起与刘备曾经有过的友谊,那时他们一起度过了艰辛的时光,共同度过了人生的低谷。如今物是人非,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对那段逝去的岁月充满了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