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贵适用不贵异,麟角猩毛但奇丽。
柳公难用鼠须强,小欧漫诩狸毛锐。
徐偃吴说俱良工,宣城诸葛真绝艺。
无心枣核最精妙,宛转纵横可人意。
岭外少兔惟青羊,昭州鸡毛亦可贳。
锋方如凿圆如椎,佳者颇可书字细。
东海过海常用之,拒手狞劣谓不济。
年来好事闽广最,动以鸡毫夸笔势。
畜墨无多易渴竭,著纸不入费调剂。
近闻吾楚亦颇有,黄州吴生最佳制。
黄冈校官宜都杨,早年嗜书老不替。
摩挲碑板追汉唐,络绎公卿走书币。
海外归装惟载书,冢中秃管真堪瘗。
携来日本瘦鸡毫,选颖覆锋传妙谛。
吴生所作已精能,更师良法益超诣。
软如曲蟮新著监,健若秋鹰初脱毳。
墨池吸饱黑蛟蟠,雪练光腾彩虹掣。
偶为行草殊能工,倘作真书恐不逮。
明光射策病疏慢,柳营草檄耐凋敝。

【解析】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的能力。

(1)

句中“柳公”指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鼠须强”是说用老鼠须制成的笔尖太硬;“狸毛锐”是用狐狸的尾毛制成的笔尖太软。

(2)

“徐偃吴说俱良工”,意思是徐偃和吴说都是技艺高明的工匠。“宣城诸葛真绝艺”,意思是宣城的诸葛亮真是高超的手艺。

(3)

“无心枣核最精妙”,意思是没有雕饰的枣木心最精巧。“宛转纵横可人意”,意思是它弯曲有致、纵横自如,能符合人的意思。

(4)

“岭外少兔惟青羊”,意思是岭外地区很少有兔子只有青色的羊。“昭州鸡毛亦可贳”,意思是昭州的鸡毛笔也可以换钱买。

(5)

“锋方如凿圆如椎,佳者颇可书字细”,意思是笔锋方正如凿,圆方如椎,好的笔尖很适宜书写细小的字体。

(6)

“东海过海常用之,拒手狞劣谓不济。”“东海过海常用之”,意思是从东海运来常用的笔。“拒手狞劣谓不济”,意思是用手拒绝着看时,觉得很粗恶,认为它不能用。

(7)

“年来好事闽广最,动以鸡毫夸笔势。”意思是近年来在闽广一带的人特别爱好书法,动不动就夸自己的笔法多么好。

(8)

“畜墨无多易渴竭,著纸不入费调剂。”意思是储存的墨太少容易干涸,书写的时候纸张不容易粘住需要经常擦试。

(9)

“近闻吾楚亦颇有,黄州吴生最佳制。”“近闻吾楚亦颇有”,意思是近来听说我们湖南也有了好笔。“黄州吴生最佳制”,“吴生”指苏轼,他住在黄州时制作了许多上好的笔。

(10)

“黄冈校官宜都杨,早年嗜书老不替。”“黄冈”指黄州,“宜都杨”指宜都人杨辅,他在黄州做校官,一生酷爱读书,没有停止过。

(11)

“摩挲碑板追汉唐,络绎公卿走书币。”“摩挲”是指抚摸,“碑板”指刻在石头上的碑文,“公卿”指古代官吏或大臣,“走书币”是指拿着书信前去求取书文。

(12)

“海外归装惟载书,冢中秃管真堪瘗。”“海外归装惟载书”,意思是在海外购买的书很多。“冢中秃管真堪瘗”,意思是埋在家里的竹筒里全是些无用的书。

(13)

“携来日本瘦鸡毫,选颖覆锋传妙谛。”“日本瘦鸡毫”是指日本的细笔。“选颖覆锋”指挑选好的笔尖。“传妙谛”,意思是把妙处传播开来。

(14)

“吴生所作已精能,更师良法益超诣。”“吴生所作已精能”,意思是吴生已经做得很好了。“更师良法益超诣”,意思是再学习高明的方法就会更加超出一般的境界。

(15)

“软如曲蟮新著监,健若秋鹰初脱毳。”“曲蟮”指蚯蚓,“新著监”指刚磨过的新砚台。“秋鹰初脱毳”指的是刚脱去羽毛的秋鹰。

(16)

“墨池吸饱黑蛟蟠,雪练光腾彩虹掣。”意思是墨水池子吸足了墨汁黑得像蛟龙盘卧,白色的墨液好像一道彩虹飞腾起来。

(17)

“偶为行草殊能工,倘作真书恐不逮。”“真书”指楷书。“行草”指草书。“偶为”的意思是偶尔写写。“恐不逮”的意思是恐怕不能比得上。

(18)

“明光射策病疏慢,柳营草檄耐凋敝。”“明光射策”是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柳营草檄”是指写军书报捷。“病疏慢”,意思是因疏慢而受责备。“柳营草檄耐凋敝”,意思是军中的公文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书法进行评论的作品。诗中首先介绍了一些当时流行的书法作品的特点,然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全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语言简洁,富有理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