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擅辩才而疏于治事,裘通政体而逊于文词,美谥荷殊荣,独有君恩识臣行;
心殚学务而莫睹其成,官转邮传而适丁其难,大勋嗟未集,深悲师德几人知。
诗句解析:
- 挽张百熙联:这可能是一首挽词,哀悼和赞扬张百熙。张百熙是清末的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他在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 纪擅辩才而疏于治事,裘通政体而逊于文词:这句话批评了张百熙虽然擅长辩论和处理政务(”擅辩才”),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显得不够出色。同时,他虽然精通政治体制(”通政体”),但在政治上的成就却不如他在文学上的影响力(”逊于文词”)。
- 美谥荷殊荣,独有君恩识臣行:张百熙得到了崇高的荣誉(”美谥”),这主要是因为他得到君主的认可(”君恩”)。然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荣誉,是因为君主能够识别并欣赏他的才华和行为(”识臣行”)。
- 心殚学务而莫睹其成,官转邮传而适丁其难:尽管努力学习政务,但张百熙似乎未能看到自己成就的实现(”心殚”)。同时,他的官职从政府转到邮政部门,恰好遇到了困难时期(”适丁其难”)。
- 大勋嗟未集,深悲师德几人知:张百熙为朝廷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勋”)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嗟未集”)。同时,他的伟大品质和道德被人们所熟知,但是真正了解他的却很少(”深悲师德几人知”)。
译文与注释:
挽张百熙联
纪擅辩才而疏于治事,裘通政体而逊于文词。
美谥荷殊荣,独有君恩识臣行;
心殚学务而莫睹其成,官转邮传而适丁其难。
大勋嗟未集,深悲师德几人知。
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百熙的挽词,通过对其生平和成就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怀念和敬意。诗中通过对比张百熙在政务和文词上的不足,以及他在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上的坎坷,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张百熙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的遗憾。整首诗通过对张百熙一生的回顾和总结,展现了他对这位伟大人物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