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馀年婺学,建文以后失传。
重过四先生里,白头抚卷怆然。

【注释】婺学:指北宋时期在婺州(今浙江金华)兴起的学术流派。建文: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建文四年(1400)朱允炆被废为庶人而亡国,史称“建文之变”。此诗是诗人重游旧地时所作。

【赏析】

《江行六言杂诗》为宋初诗人方回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十八首,每首七句。内容多咏怀,也有抒写旅途风光之作。其中第二十六篇题为《登太白楼》,作者在序中说:“余常登太白楼,览观山川之美胜,而慨然有志于古贤之遗风,以发舒其幽情逸致,故作是诗。”这是一首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是方回晚年所作。当时他已退休在家,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一日,他来到家乡四明山附近的一个小镇,重游了四先生隐居之处。四先生的隐居之地,据说就是唐末大诗人白居易、李涉、贺知章、王昌龄四人曾经聚居的“白石洞”,也就是今天的四明山四明观。

四先生,是指四位隐居此地的隐士。他们在元朝末年曾隐居于此,后因不满元朝的统治而被杀害。如今,他们的隐居之地已经荒废了。诗人重游此地,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全诗如下:

三百馀年婺学,建文以后失传。

重过四先生里,白头抚卷怆然。

注释:三百余年来,婺州地区的文化教育衰微了,建文年间以后,这种衰微就更加严重了。我重访了这里,看到满头白发的老翁还抱着经书在阅读,内心感到十分悲痛。

赏析:

方回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他认为,三百余年来,婺州地区的文化教育已经衰微了很多,尤其是建文年间以后,这种衰微更是严重。于是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在此隐居并留下千古佳作的先贤们。

当他重访这里时,看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翁们仍然怀抱着经书在阅读,不禁内心感到十分悲痛。这种悲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离去,更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和才华已经无法再与时代相抗衡了。

这种悲痛并不能改变现实。因为历史总是在前进的,新的文化和思想总是会出现并取代旧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