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广造论议,阿难修集多罗。
一字不图遮眼,试教烧却如何。

【注释】

马鸣:指《法鼓经》。广造论议:广泛地辩论说理。阿难:指《法华经》中的主人公,即提婆达多(Tibhadu),意译作“调达”。修集:指精进修持。多罗:指《金刚经》等。一字:指佛的一字名号。遮眼:遮住眼睛。试教:试去试试。如何:怎样。

【赏析】

这首诗是酬和诗的一种形式,作者以“偶”为题,对上人所寄之诗加以酬答,作十偈以和之。这十首偈中,第三首最为著名。

前两句:“马鸣广造论,阿难修集多”,是对上人寄来之诗的答复。“马鸣”即马鸣菩萨,是古印度一位著名的佛教大师。他曾在鹿野苑宣讲佛法,使众多弟子闻法得悟,因此被称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据传说,他精通《法华经》,故称“马鸣”。后两句:“一句不图遮眼试,烧却如何?”是说对方寄来一首长诗,想用文字来遮我之眼,但如烧掉它,又有何用?这是对上人的讽刺,也表现了作者的机智和幽默。

此诗采用问答的形式,一问一答,生动活泼。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含义深刻。第一句点出酬和诗的主题,即“酬答”二字;第二句回应上人的诗句,并表示自己的轻蔑态度;第三句则巧妙地讽刺了上人的文字功夫。这种问答式的写法,既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呆板,又显得自然流畅。同时,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也使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