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母靡不慈,古今几孝子。
爱此负米图,援经而证史。
负米不为身,仰事俯有育。
讵忍听啼饥,丰年一双玉。
孝子前致辞,糠秕可疗饥。
勿将反哺粒,分减到含饴。
慈母亦有语,天心视施报。
但愿膝下孙,他年如尔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 “是母靡不慈”:意思是,母亲无不充满慈爱。靡不,没有不;慈,指慈爱。
- “古今几孝子”:表示自古以来,有很多孝顺的儿子。
- “爰此负米图,援经而证史”:这里有“爱此负米图”,意为喜爱这幅描绘孝顺儿子的故事;“援经而证史”则是引用《春秋》经来证明历史中的例子。
- “负米不为身,仰事俯有育”:虽然为了给父母提供食物(背负着米)自己并不需要花费什么,但这是为了让父母能照顾好自己(仰事俯有育),即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养育子女。
- “讵忍听啼饥,丰年一双玉”:不忍心听到因饥饿而哭泣的声音,因为丰收之年可以拥有像玉一样珍贵的粮食。
- “孝子前致辞,糠秕可疗饥”:孝顺的儿子会向父母致词,即使糠秕也可以治疗饥饿。糠秕,粗粮的碎屑;疗饥,治愈饥饿。
- “勿将反哺粒,分减到含饴”:不要只接受父母的养育而不接受他们的教诲,应该将父母的教诲也一并接受和实践。
- “慈母亦有语,天心视施报”:慈爱的母亲也有她的话语,正如上天对人们进行因果报应。
- “但愿膝下孙,他年如尔孝”:希望子孙能够继承这样的孝心,将来能够孝敬父母。
译文:
母亲的慈爱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从古至今有许多孝子。
我们喜欢这幅描述孝顺儿子的故事,它借鉴了《春秋》经书来证明历史中的例子。
背负着米只是为了给父母提供食物,这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是让父母得以照顾好自己并养育子女。
不忍心听到因饥饿而哭泣的声音,因为丰收之年可以拥有像玉一样珍贵的粮食。
孝顺的儿子会向父母致词,即使糠秕也可以治疗饥饿。
不要只接受父母的养育而不接受他们的教诲,应该将父母的教诲也一并接受和实践。
慈爱的母亲也有她的话语,正如上天对人们进行因果报应。
但愿子孙能够继承这样的孝心,将来能够孝敬父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孝道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孝顺和仁爱的推崇。诗人通过描绘孝顺的儿子、慈爱的母亲以及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家庭伦理观念。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家庭的珍视和对孝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秩序的重视。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平凡生活中孝行的描述,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