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已穷僻,村中更苍凉。
春流浑浑来,欲济川无梁。
旧来豆麦陇,半作蛙黾乡。
甘泽苟非时,杀菽同殒霜。
诗成感蔚荟,恶草日夜长。
【注释】
海角:海边。僻:偏僻的地方。苍凉:荒凉萧条。浑浑来:水流浑浊。欲济川无梁:想渡过这条大河却没有桥梁可以搭。旧来豆麦陇,半作蛙黾乡:过去种豆子和麦子的地,现在被青蛙、蚯蚓等害虫占据了一半。甘泽:甜美的雨水。苟:如果。恶草:指杂草。
感蔚荟:感慨繁茂的草木丛生。恶草日夜长:指杂草一天天在增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中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战乱后人民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首句“连雨不止独居小楼”,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环境。诗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被迫退居在家,终日闷坐于高楼小楼之中,目睹连绵不断的大雨,心情十分苦闷。第二句“连雨不止独居小楼”是全诗的总纲,为后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写眼前之景。诗人放眼望去,只见那浩瀚的大江,水浑流急,滚滚东去,似乎无法渡过。诗人想渡过这条大河却没有一座桥梁可以搭。这里既写出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五、六句写昔日田园景象与眼前情景对比。诗人想起往日的田野,那一片片豆田、麦田,曾经生机勃勃,而今却荒芜不堪,被各种野草占据着,而那些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也被毒害庄稼的野草侵占了。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旧来”二字暗示了过去的繁荣昌盛。
第七、八句进一步写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诗人看到春天的雨水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本该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如今却是一片荒凉。诗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他不禁想到,如果这样的天气一直延续下去,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担忧,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诗成感蔚荟,恶草日夜长”,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想到了国家的命运,想到了人民的苦难。然而,当他写完这首诗后,却发现这些忧虑并没有减轻多少。相反,那些杂草似乎更加茂盛了,仿佛在嘲笑诗人的无能和无奈。这种感受使诗人深感痛心疾首,也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家民族尽忠报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