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洵繁华,物色互矜衒。
丰台红芍药,千𤱔开芳甸。
嗟尔本名花,因多乃致贱。
半开遭夭阏,不许游人看。
却被卖菜佣,顷筐杂藜苋。
根株两相失,本性须臾变。
相逢衢陌中,识者为一泫。
翁生官户部,邸舍如邮传。
近移槐树街,意取买花便。
连车载兼土,爱护同婉娈。
小雨为扶头,清泉与靧面。
瓦盆三十六,手自摩挲遍。
亚窗斑竹栏,步障青油绢。
花如感知遇,烂熳答深眷。
其大比盘盂,或欹学团扇。
高低随所主,向背视所恋。
负恃各争妍,谁能分最殿。
岂无一尊酒,就汝谐终宴。
未免为红筵,经营好肴籑。
书生例贪啬,耳目有歆羡。
学道吾未能,纷华易交战。
有情且相对,即事惊稀见。
绝胜洛阳园,花时闭深院。

【注释】

翁康饴:作者自号,康,康乐;饴,味美。寓斋:寄居的书房。分韵:用诗的形式进行唱和。面字:指芍药花。芍药本名“将离”,因有“离别”之意,所以叫面字。

物色:景色色彩。矜衒:夸耀。丰台:丰台县,在北京西郊。红芍药:即芍药,又称将离。芳甸:芳香的地方。

嗟尔本名花:你本是名贵的花种。因多乃致贱:因为数量太多而身价变低。

半开遭夭阏:部分开放却遭到夭折。夭阏:短小、枯萎或死亡。

不许游人看:不允许游客欣赏。

却被卖菜佣:被卖菜的仆人挑去。顷筐杂藜苋:用一个破筐子装着野菜。藜苋:藜草和苋菜,都是蔬菜。

根株两相失:植物的根和茎都失去了原来的样子。本性须臾变:植物的本性很快改变了。

相逢衢陌中:在大街上遇见。识者为一泫:知道它的人都会感动落泪。

翁生官户部:我的官职是户部尚书。邸舍如邮传:官邸如同驿站一样。近移槐树街:最近把槐树街搬到了这里。意取买花便:打算从这里购买花来装饰。

连车载兼土:用车运来泥土来栽培。爱护同婉娈:像对待美女一样细心照料。

小雨为扶头:春雨滋润着花朵。清泉与靧面:山泉水浇灌着花朵。

瓦盆三十六,手自摩挲遍:用了36个瓦盆,用手抚摸它们。亚窗斑竹栏:窗户旁边摆放着斑竹栏杆。步障青油绢:屏风上绘着青绿色的花纹绸缎。

花如感知遇,烂熳答深眷:芍药好像能够感受它的遭遇,并热烈地回答对它深厚的眷恋。

其大比盘盂,或欹学团扇:它的花朵大小可与盘子相比,有时甚至倾斜像扇子一般。

高低随所主,向背视所恋:高高低低都随着主人的意愿,前后左右都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

负恃各争妍,谁能分最殿:各种花卉都想展现自己的美丽,但谁能分辨出谁最美呢?

岂无一尊酒,就汝谐终宴:难道没有一杯酒,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宴会吗?

未免为红筵,经营好肴籑:恐怕是为了参加红色的宴会,才精心准备美味佳肴。

书生例贪啬,耳目有歆羡:读书人通常吝啬,看到别人的东西会羡慕不已。

学道吾未能,纷华易交战:学习道家的道理我还没做到,纷扰繁华容易让我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有情且相对,即事惊稀见:只要我们互相欣赏,即使是平凡的事情也会变得难得一见。

绝胜洛阳园,花时闭深院:这比洛阳的牡丹园还要美,花盛开的时候关闭在深深的院内。

【赏析】

此诗为《观芍药二首》组诗之第二首,作于淳熙八年(1181)夏秋之交,时翁卷任户部尚书。《全宋诗》录此诗为翁卷所作,然《宛陵先生文集》中未见载。

此诗前四句写芍药之美,五至十句写芍药受世人宠爱,十一至十六句写芍药被人随意采摘,十七句至二十句写芍药被人随意丢弃,二十一句至二十四句写诗人对芍药的喜爱之情。

首联起势突兀,点出了芍药之美。

颔联以芍药喻美人,赞其美丽动人。“千𤱔开芳甸”,芳甸即芳草遍地的田野。千朵芍药盛开,犹如千朵美丽的花瓣铺满了芳草地。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芳草地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这里的“千𤱔”一词,既指芍药花的数量众多,又暗示了其美丽动人的特点。

颈联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芍药的价值。芍药原本是高贵的花种,但由于数量太多而身价变低,甚至被人们视为下贱之物。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比较芍药与其他花卉的地位高低,突出了诗人对芍药的珍爱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花卉的普遍态度,即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品质,导致很多花卉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尾联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芍药的喜爱之情。虽然芍药被人们随意采摘、丢弃,但诗人依然热爱它,愿意与之共度时光。这里的“红筵”,指的是一场盛大的宴会,诗人通过参加这场宴会来欣赏芍药的美丽。这一结尾既与前面的“花时闭深院”相呼应,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通过描绘芍药的美丽与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热爱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