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江夜东注,月光似俱流。
举头看青天,水去月自留。
移帆忽西向,月又随我舟。
而月岂有心,适与吾目谋。
澄观得静趣,含景无停休。
不辞川路长,获此清夜游。
远树小池口,孤钟锁江楼。
须臾灯烛光,候骑迎沙头。
谁知太守乐,梦亦同凫鸥。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写景抒情,意境清幽,语言平易,风格自然。

第一句“空江夜东注”,描写了夜深月明时,长江水向东流去的景象。这里用了“空”字来表达诗人对这宁静夜晚的无限感慨,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第二句“月光似俱流”,诗人将月光比喻为水流,表达了月光流动不息、永无休止的特性。这种比喻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月色的美丽,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第三句“举头看青天,水去月自留”,诗人在仰望天空的同时,也看到了月亮在水面上留下的倒影。这里的“留”字,不仅表示了月亮在水中的停留,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留恋。

第四句“移帆忽西向,月又随我舟”,描述了诗人乘船向西行驶,而月亮却依然跟随在他的船上。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显得生动而有趣。

第五句“而月岂有心,适与吾目谋”,诗人反问自己,月亮是否真的有意识?它是否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这里的反问既是对自己疑问的回答,也是对月亮运行规律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第六句“澄观得静趣,含景无停休”,诗人通过观察月光的清澈和明亮,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乐趣。这里的“静趣”和“含景”都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热爱。

第七句“不辞川路长,获此清夜游”,诗人不畏长途跋涉,只为享受这一刻的宁静和美好。这里的“清夜游”不仅指代了月光下的美好时光,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

第八句“远树小池口,孤钟锁江楼”,描述了远处的树木和近处的池塘,以及江楼上的孤单钟声。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到宁静和愉悦。

第九句“须臾灯烛光,候骑迎沙头”,描述了夜晚来临前的准备和迎接。这里的“灯烛光”不仅指代了照明的工具,更暗示了人们忙碌而有序的生活状态。

第十句“谁知太守乐,梦亦同凫鸥”,诗人以梦的形式表达了对太守的羡慕和向往。这里的“梦亦同凫鸥”既表示了诗人对太守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对月夜泛舟的场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新,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