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贫盗见弃,夜户可不设。
翻为防逃兵,乡社有团结。
隔河闻人声,睒睒鬼灯灭。
我欲从之言,灌莽高八尺。
注释:
- 麻阳田家二首:题下注:“一作‘田家’。”《杜工部集》中共有诗三首,即《田家》其一、其二、其三。
- 其二:此诗的次一首。
- 俗贫盗见弃:指因贫穷而被人看不起。
- 夜户可不设:晚上的门户可以不必设置。
- 翻为防逃兵,乡社有团结:反而成为防御盗贼的兵力,乡村里人们团结起来。
- 隔河闻人声:隔着河听见有人的声音。
- 睒睒鬼灯灭:形容远处的灯光闪烁不定。
- 我欲从之言:我想听从他的话。
- 灌莽高八尺:灌莽指的是丛生的草木,这里比喻深山老林。
赏析:
第一句“俗贫盗见弃”,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在诗人看来,贫穷并不是一个人的错误,但当贫穷成为被社会所歧视和抛弃的原因时,这就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了。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有些激进,但也反映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第二句“夜户可不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夜晚安全的重视。在诗人看来,如果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那么晚上的门户就不应该再设立。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第三句“翻为防逃兵”,则将前两句的意思进行了巧妙的转化。在这里,“防逃兵”既是一种比喻,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盗贼的担忧。诗人认为,虽然这些人可能因为贫困而被社会抛弃,但他们仍然是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受到保护,而不是被攻击。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正义的思考。
最后一句“乡社有团结”,则是诗人对社会团结的一种期望。在这里,“乡社”指的是乡村社区,“团结”则意味着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来侵害。诗人希望,即使在贫困和被社会抛弃的情况下,人们也能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有些超前,但它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