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居难定,同时兴偶谐。
我方铭陋室,君亦赋高斋。
作计宁非达,为生洵有涯。
背城山渐近,就水地宜洼。
昨搆才容膝,今营俨树骸。
旧材留梓泽,新栋拆松牌。
斤斧俄收响,僮奴免借差。
落成三月速,扶挈一门偕。
枣轴疲牛汗,杨桩疥马揩。
烟光通禁籞,野气入荆柴。
但取藩篱便,何须阘戟排。
书奇倾橐买,树好带花埋。
北酿缸浮蚁,南烹案致鲑。
僧来携蜀绢,信去觅吴鞋。
寿母藤舆健,娇儿绣褓佳。
碧枝风卷幔,红药雨翻阶。
即事欢皆具,生平愿岂乖。
宵归辞俗客,晨直约吾侪。
故国三千里,黄尘十二街。
算来除蒋径,无此好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与友人蒋酉君同卜居西郊,共筑新居时所作。诗人用朴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和自己的心境。全诗风格平淡自然,意境清幽,感情真挚。
“薄宦居难定,同时兴偶谐。”这是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无奈。由于战乱频繁,官场不稳定,因此他选择在郊外建房定居。然而,当他正在准备新居时,突然得知好友蒋酉君也来此居住,使他感到意外和高兴。“我方铭陋室,君亦赋高斋。”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新居的喜爱之情。他将自己的新居比作一个简陋的小屋,而将蒋酉君的新居比作一座高大的建筑,这种对比更突出了他对自己新居的喜爱之情。
“作计宁非达,为生洵有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思考。他认为人生有限,因此应该珍惜每一刻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他后来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原因之一。
“背城山渐近,就水地宜洼。”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新居周围的环境。他选择在靠近城市的地方建房,以便更方便地接触城市的生活;同时也选择了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以便于雨水的排放。这种选择既方便又实用。
“昨搆才容膝,今营俨树骸。”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新居的感受。他表示自己虽然已经建造了一个足够大的屋子,但是仍然感觉不够舒适和宽敞。这可能是因为新居的规模还不够大,或者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还需要进行调整。
“旧材留梓泽,新栋拆松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他选择使用了旧木材进行装修,这样可以节省一些开支;同时也拆除了部分松木作为建筑材料,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这种选择既节约又实用。
“斤斧俄收响,僮奴免借差。”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施工过程的描述。他表示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人手,因为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很高;而且他们也没有额外的开销,因为他们都是免费的劳工。这种描述既真实又生动。
“落成三月速,扶挈一门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新居落成的喜悦之情。他表示在新居落成之后,很快就完成了装修工作,可以和家人一起搬入新居。这种情感非常真实且具有感染力。
“枣轴疲牛汗,杨桩疥马揩。”这两句诗描述了搬家过程中的艰辛。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搬家工作,并且还可能因为天气等原因导致搬家工作的延误。这种描述既真实又生动。
“烟光通禁籞,野气入荆柴。”这两句诗描绘了新居周围环境的特点。他所在的地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周围环境优美且清新。这种描述既美丽又引人入胜。
“但取藩篱便,何须阘戟排。”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住所的看法。他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追求豪华或奢侈的住所。这种观点既理性又实用。
“书奇倾橐买,树好带花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购买书籍的态度和行为。他愿意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书籍,并且也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回家收藏。这种态度既热情又大方。
“北酿缸浮蚁,南烹案致鲑。”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家中品尝美食的场景。他在家中享用着北方的酒和南方的鱼,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和满足。这种描写既真实又生动。
“僧来携蜀绢,信去觅吴鞋。”这两句诗描述了朋友之间的互动和关心。当有朋友来访时,他会带着蜀锦来表示欢迎;当有朋友离开时,他会寻找合适的鞋子来送给他们。这种描述既温馨又感人。
“寿母藤舆健,娇儿绣褓佳。”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幸福的感慨。他的母亲身体健康且精神饱满,他的孩子们也长得十分可爱和健康。这种描述既幸福又令人羡慕。
“碧枝风卷幔,红药雨翻阶。”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他看到了绿树摇曳、花瓣飘落的场景,感受到了春暖花开的美好氛围。这种描述既美丽又引人入胜。
最后四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他表示希望能够继续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不再受到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和友谊,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种情感既真诚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