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东流客自西,经过大抵是凄迷。
木棉枝上钩辀鸟,夜夜夜深不住啼。
释义:江水从东流向西,船行经过的景色大多是凄迷的。木棉树上栖息着鸣叫不停的鸟,夜晚黑夜里一直不停啼哭。
注释:桂江(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广西的一条河流,流经桂北地区。舟行:乘船旅行。
凄迷:指景物的萧瑟、冷落或心情的悲伤。
钩辀鸟:即鵩鸠,又名“杜鹃”,一种能学人语并模仿人声的鸟类。其羽色鲜艳,尾长,善飞翔,常在黄昏时发出叫声。这里用“钩辀”来形容它的叫声。
赏析:这是一首纪实性的写景诗。诗人乘船由桂江向西行进,一路上看到的景色大多是凄迷的。这种景色,使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感受。他注意到了这种感受,并且把它写进了诗中。
开头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直接描绘。“水自东流客自西”,意思是说江水从东边往西流去,而自己却是逆水行舟。这两句虽然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但已经把读者带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接下来诗人又补充说明自己的感受:“经过大抵是凄迷。”意思是说所经过的地方大多是萧条冷落的。这样,诗人的感受就更具体了,更形象化了。“凄迷”二字,概括了整个诗的意境。
“木棉枝上钩辀鸟”句,是诗人进一步描写所见景象。“木棉”是一种植物,叶子可做染料,果实可以榨油;“枝上”表明它生长在树上,而且生长的位置较高,能够看到远方的景象。“钩辀鸟”是诗人给鸟儿起的名字,因为“钩辀”这个声音很象鸟儿啼叫的声音。“夜夜夜深不住啼”,意思是说这种鸟儿总是不停地在夜晚啼叫。“夜夜”和“夜深”相呼应,突出了鸟儿啼叫的时间之长和之久。“不住啼”三字,则表现了鸟儿啼叫的频繁。
“夜夜夜深不住啼”这句诗,既是写景,也是写物。通过鸟儿的啼叫,把那种凄凉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烈了。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成功地刻画出了一幅充满哀怨之情的图景,使人读来感到心酸而又不忍卒读。